艺术是根植于大地、又离地一尺的飞翔——近期影视力作接连“出圈”的启示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1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艺术是根植于大地、又离地一尺的飞翔——近期影视力作接连“出圈”的启示》的评论。
春节是观察文化生活的一扇窗。新春伊始,沉寂许久的电影市场势如破竹,以近68亿元“春节档”票房迎来开门红,也让影迷剧迷在一个又一个精品力作中找到了久违的惊喜与感动。
烟火气重回影院。科幻、悬疑、喜剧、动画等类型多元化、创作专业化的影片供给,点亮了新春消费市场,以高口碑掀起了电影市场复苏的第一波热潮。
从《流浪地球2》《满江红》到《深海》《熊出没》……这些高票房、好口碑的影片,在人类文明共同体、仁义礼智信的价值书写中,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筋骨”,也结束了“中国没有科幻片”的论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想象力。
主旋律创作突出重围。此前,在偶像剧、古装剧、女性剧扎堆的影视剧作中,以现实为底色的《县委大院》,于一县中见天地,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描画了县委书记梅晓歌接过烫手山芋、清理历史欠账、带领干部群众建设光明村的一连串经历。
这部剧拍活了县域治理“两头难”的千头万绪、千辛万苦,拍活了年轻干部身上的理想与坚守、困惑与信念,拍活了新时代滴水入海、共振同频的干群关系,让人直呼过瘾,意犹未尽。
近来,一批有质量又有分量的影视力作接连“破圈”,备受市场欢迎、深得观众喜爱。原因何在?
在这些“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崭新的“打开方式”:它们的主基调与主旋律不像是板着面孔的一堂思想品德课、一份政治考卷、一篇申论文章。相反,它是流动在每个人心中的涓涓细流:理想、正义、爱,这些具有感召力的价值共识。
这些细流,脱胎于生活。生活这棵常青树上,藏着创作的无限灵感。从热气腾腾的真生活中破土而出的细节,自然饱蘸真情,能以平实又抓人的张力,引起观众的深度共鸣。不论是《人民的名义》《县委大院》还是《山海情》《大江大河》,都不约而同地摆脱了“假大空”的说教气,舍弃了“靠炫技种悬念、以悬念拉剧情”的套路活,而是本真地回归生活,扎根泥土,找到了最能折射太阳光辉的那一滴水。
这些细流,高于生活。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号准时代脉搏,对生活进行再创造,才能让“当下的故事”“你我的故事”“未来的故事”更有重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影视力作之所以带给观众超乎预期的后劲、使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它把时代大的背景墙刻画得栩栩如生。透过这面墙,更多人得以了解中国当下更广袤的基层,读懂时代问题的耦合性复杂性,理解不同人的苦与乐、喜与盼。
艺术是根植于大地、又离地一尺的飞翔。脱胎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立足于本土价值、又勇于创新的表达,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想象力。
这几天,外媒纷纷报道海外观众二刷《流浪地球2》的情景。“带着地球去流浪”的价值选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点亮了这个“人类从分裂走向团结、共同应对灾难”的恢弘故事。不仅如此,大到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的防御系统、群舰登月等奇观,小到电子军犬、“门框机器人”、外骨骼装甲等装置,并不是脱缰的臆想,而正是基于现实对未来的映射——如果没有中国科技实力的强大,中国式科幻中的大量细节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真实可信的未来世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文艺创作将担负起更加光荣的使命。只有融入火热的现实、融入壮阔的时代、融入厚重的历史,艺术才能自觉观照人民命运与情感,传递人民心愿与心声,凝聚人民智慧与共识,生长出创造性的力量和文化自信的根基,书写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带给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带来不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