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特稿:“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始终如一——写在“31条措施”发布5周年之际

2023-03-01 18:17:22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题:“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始终如一——写在“31条措施”发布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被派到西安工作,留下创业,结婚育女,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台湾建筑师黄洁如感叹短短几年人生发生的“奇妙变化”,更感念在大陆收获“满满关爱”,感悟到两岸一家亲能创造“无限可能”。

5年前,大陆出台惠及台胞台企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黄洁如的故事,是台胞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缩影。5年来,大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不断完善保障台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越来越多台胞融入国家发展,与大陆同胞携手共绘融合发展、心灵契合的美丽画卷。

黄洁如(左二)与同事一起探讨业务。2019年她自主创业,结合西安古城文化元素的设计深受客户认可。(受访者供图)

真诚践行承诺 切实惠及台胞

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是大陆方面作出的真心承诺。

言必信,行必果。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31条措施”。

“开放力度范围、涉及部门之多,前所未有”“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31条措施”一发布,即受到台胞台商和岛内舆论高度赞许。

“福建66条”“上海55条”“江苏76条”“湖北62条”“四川70条”……大陆各地因地制宜,配套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确保落地生效。

受到政策利好触动,黄洁如2019年自主创业,结合西安古城文化元素的设计深受客户认可,公司发展有声有色。这位“陕西媳妇”也深度融入当地生活,家庭美满幸福。

台湾青年王孟筠在岛内博士毕业后,来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来了不久就赶上‘31条措施’,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温暖。”办理社保卡、台湾居民居住证,入住学校公租房,通过公积金贷款购房,成为广西纳入事业编制的首位台胞,她历数自己的获得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源于一项项惠及台胞的举措。

造福台湾同胞、凝聚两岸力量,信念坚定,步履不停。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到“农林22条措施”和应对疫情支持台企的“11条措施”,从产业发展、创业支持、就业辅导到就医、求学、安居等生活配套,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胞。

台商形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是“真金白银”。所得税减免、研发设备费用补贴、技改项目设备投资补助……昆山台企“荣邦科技”总经理陈裕盛说:“获得的支持多到快数不过来。”

“31条措施”实施以来,上千家台企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数百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仅2022年,在广东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企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减免超47亿元人民币;江苏有121家台企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台企获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10家台企在A股上市,累计达59家。

5年来,300多名台胞获得地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上万名台胞报名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中国文联及其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迄今已吸收台湾地区会员82人。

“大陆始终对台胞台企关爱备至。”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说,各项政策措施助力台胞台企渡难关、创新机,真情实意令人感动。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评价说,大陆“对台胞关怀无微不至,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体现”。

在福州闽清,曾芝颖(前排左三)与两岸工作伙伴共同完成“梅城印记”乡建项目。(受访者供图)

提供广阔舞台 助力台胞发展

2016年,台青曾芝颖在福州成立文创公司,曾因缺项目一筹莫展。“31条措施”发布后,福建细化落实,其中鼓励台湾团队参与乡建乡创的举措,为她打开了创业局面。

曾芝颖很快参与到历史街区改造工作中。“大陆是实现梦想的最佳舞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说。

5年来,“3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措施发挥实效,吸引越来越多台胞踏浪过海、登陆逐梦。

在四川大凉山,北大博士、台青林书任跟随父亲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种植逾2.5万亩油橄榄,带动近万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倍以上。

在浙江杭州,台胞许志宏携眷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带领科研团队投入基础医学研究。

在湖北武汉,创业台青王天山致力于中药材国际化,积极参与抗击疫情,还用心为台青提供创业辅导。

在大陆各地,两千多名台湾青年学者站上高校讲台,教书育人。

“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给了我们无比的底气”……在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下,大批台胞踏实奋斗,在融入大陆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诸多领域,都有台胞打拼的身影,一个个两岸融合发展、同胞心灵契合的故事精彩动人。

5年来,台胞台企获得感不断增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融入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孙德聪说:“我们有幸见证、参与大陆建设发展,从中获益良多,更有志为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年4月,在第七届华灿奖云颁奖仪式上,李伟国介绍台港澳赛区参赛情况。(受访者供图)

凝聚同心力量 携手同胞圆梦

2016年,台青李伟国踌躇满志来到大陆。从房地产销售员做起,李伟国一路“开挂”,成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华灿工场”的合伙人兼总经理。“31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加持下,“华灿工场”相继在北京、成都、珠海、昆山落地。

“祖国是最大靠山。”他说,“两岸青年应并肩站上大舞台,用奋斗的青春赢得共同的大未来。”

5年来,在大陆的台青有感时代召唤,勇于担当,积极行动,用亲身感受为促进两岸交流融合鼓呼。许志宏挤出时间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发出肺腑之言:“我们不应辜负这个时代,台湾同胞不应也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缺席。”

去年10月,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黄洁如和身边台胞十分关注。“报告中‘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这句话,说到我们心坎上,令人振奋暖心。”她说,“把握今天、开创明天,我们有责任、有信心。”

近年来两岸交流受民进党当局阻挠限制及疫情影响,但大陆坚持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认为,越来越多台胞特别是青年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来大陆发展,凸显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深得人心。

2022年7月,以“青春同心创未来 携手打拼谋复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海峡青年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相向而行、携手并进,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认为,大陆将在更多领域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拉紧两岸情感纽带和利益联结,增强文化和民族认同,厚植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岸家园一起守护,同胞梦想一起打拼。”台青张立齐与朋友创办新媒体平台“两岸同舟”,帮助更多台胞认识、走近、融入大陆。“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他说,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开创。(记者石龙洪、陈键兴、尚昊、王承昊、刘巍巍、罗鑫)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