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劳动大家谈】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唯物史观根基与价值意蕴

2023-05-01 12:56: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值得激情讴歌的实践活动。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劳动都被看作是低级的维持生命存在的谋生活动,处于被轻视、被漠视的地位。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分为理论思考、政治活动和劳动实践三种类型,认为劳动等创制活动是奴隶从事的最低等的活动,高贵的人应该从事理论“沉思”或政治活动。亚里士多德对劳动地位的贬低对西方影响颇深,以至于当代哲学家阿伦特仍然坚持劳动只具有工具性,不具有目的性。在中国,劳动也与“下里巴人”紧密相连,有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唯心史观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首次实现了对劳动和劳动者伟大作用的革命性认识,为新时代弘扬伟大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奠定了坚实的唯物史观的根基。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唯物史观首先在存在论上确定了劳动的根基性和前提性价值,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锁钥。人是社会的主体,现实社会和历史存在的前提是必须有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的存在,而“现实的个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物质生产劳动。“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因而,劳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和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劳动将人从纯粹的自然性中解放出来,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人与人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完成社会构建和国家建构,延伸至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就构成了整个人类世界,形成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历史是由现实的人的劳动所创生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历史,也创造了人自身。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唯物史观在本质论上肯定了劳动的属人性,强调劳动是个体价值的呈现方式。劳动精神本质上是对劳动属人性的充分肯定。对象性存在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方式,没有对象性的活动客体,也就没有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只有通过劳动这种对象性活动才能获得生存发展资料并展现自身,确证自己的类本质,彰显自己的主体性存在。劳动是最主要的感性对象化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强调“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对于人自身来说,人通过劳动展现出自己的本质力量,劳动是个体价值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也就是说,劳动不仅仅是获取谋生资料的活动,更具有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存在论价值,是人改变自身、改造社会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活动。因而,劳动绝非新教伦理中服侍上帝的低微的意识形态语词,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根基所在。劳动者也绝非某种低劣人群的精神外化工具,而是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创造者。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是对人在劳动中获得人的属人本性确证自身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劳动精神作为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本质上是人类通过劳动确证自己的类本质和获得自己的属人性的精神追求,是人超越动物性存在、追求属人性存在的精神特质的总和。

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唯物史观在价值论上揭示了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劳动精神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充分肯定。劳动是人类获得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主要途径,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但在资本家的眼中,劳动是生产资料的构成部分,劳动价值仅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就可以获得任何劳动所得的收益和利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劳动变成资本控制的对象,通过掠夺工人阶级的劳动产品和物质财富,剥夺了劳动者的劳动自由和社会权利。庸俗经济学还通过“经济学所知道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商品的价值”的认识来贬低和抹杀劳动价值。马克思从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中发现了资本家的秘密,这就是毫无人性地剥夺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发财致富;发现了“劳动的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从而揭示了价值的秘密,即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当然,对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马克思更强调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创造价值。今天,劳动的形式和样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劳动是价值创造源泉的光辉论断,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哲学根基。

劳动解放是对资本逻辑的彻底超越

唯物史观从实践论和目的论上指明了自由劳动实现的路径,认为劳动解放归根结底是要超越资本逻辑,使劳动真正占据社会发展主导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是现代生产方式一对基本矛盾。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和被迫性劳动,异化为对人的劳动自主性的剥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经济上受到无情的剥夺,在政治上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使劳动从资本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马克思赋予了作为劳动“人格化”的无产阶级神圣使命:通过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建立公有制,最终把人从资本主导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解放出来,从不平等的阶级关系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社会劳动回归,劳动异化也会被彻底扬弃。“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恩格斯也强调,那时“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劳动解放的核心主题,也是自由劳动精神彰显的前提。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就是要坚信“两个必然”逻辑,坚定“四个自信”,通过解放劳动和解放劳动者,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扬弃和超越资本逻辑,从而在促进劳动解放过程中实现人对于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1SK1156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吴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