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去风险”才是最大风险

2023-06-03 16:26:28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叶书宏)美国口头上以所谓“去风险”替代“脱钩论”,行动上却继续拼凑着“去中国化”的“遏制拼图”。七国集团峰会刚开完,美国近日又召集“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会议,目的还是拉拢盟友打造排除中国的“平行体系”。这种以“去风险”之名分裂世界的做法,给深度交融的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美国推销所谓“去风险”概念,是在误导国际社会朝着它所希望的方向思考并得出对其有利的结论。美国召集国际会议,反复在“去风险”框架下推动遏制中国议题,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与“风险”划上等号,诱拉盟友从过去因美国压力与中国“脱钩”的被迫状态,转为主动“去风险”进而“去中国化”的自发状态,为美国实现其整体对华“脱钩”遏制战略打助攻。

这是1月2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是“去风险”还是“脱钩”,不要听美国怎么说,关键是看它怎么做。

所谓“去风险”的实质,美国媒体说得很直白。《外交事务》杂志近期刊文指出,美国力推“去风险”概念,实际上就是从三个方面限制中国:限制中国在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的能力,例如芯片;限制中国在关键原材料及其加工上的地位,例如稀有金属;限制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说到底,“去风险”核心就是打造针对中国的“小院高墙”,搞更加精细化的“断链脱钩”,意在排挤打压中国,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和垄断地位,所以“去风险”是假,维护霸权是真。

名为“去风险”,实为“去中国化”,甚至是“去全球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为限制中国发展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胁迫诱拉一些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冲击全球产供链稳定。然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离不开中国。美国胁迫他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仅严重干扰全球市场正常运行,更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引发国际规则竞争与冲突,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巨大冲击。

2022年7月5日,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对于“去风险”引发的全球风险,国际社会已经发出严厉警告。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指出,有关针对中国“去风险”而非与之“脱钩”的声音,同样会导致更加碎片化和“脱钩”的世界经济,“一个碎片化的全球经济将把世界分裂为相互竞争的区域集团。贸易、投资、思想的传播将会减少——而这些都曾是帮助我们实现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则认为,开放的全球贸易使各国受益,全球贸易投资的“脱钩”,将进一步拉高世界经济当前的“发热曲线”,表现为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

那么,美国以“去风险”为名推动“去中国化”行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美国至少难过“三关”:首先,对于企业,美方要人为改变中美企业互利的市场格局如逆水行舟,毕竟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是追求利润的,不会完全按照政府指挥而违背市场规律;其次,对于消费者,离开“中国制造”,意味着更高物价、更高通胀率;最后,对于盟友,美国企图拉上它们共同遏制中国,但对于欧洲国家在内绝大多数国家而言,这不仅不符合其利益,而且会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

当前,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如此紧密,与中国经济“脱钩”或“去风险”的代价实际上远远超过某些国家的预期和承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绝大多数国家看来,中国根本就不是什么“风险”而是机遇。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刊文诘问的,“哪个国家会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身对它们会是一种风险?”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人才储备和产业集群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优势,已然对全球商业力量形成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这些优势及其蕴含的机遇必然会对冲美国打压中国的霸权战略。

2021年1月18日在上海世博特斯拉中心拍摄的Model Y汽车。当日,特斯拉在中国制造的Model Y车型在上海正式启动交付。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近日访问中国。在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会见中,马斯克把美中利益比作连体婴儿,认为彼此密不可分,并明确表示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几乎同时,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星巴克首席执行官纳拉辛汉相继来华,稍早还有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博拉到访上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现身北京三里屯……外企投资有热度,中国开放有力度,最后的结果是操弄“脱钩”有难度。

无论美政客怎么费尽心机遣词造句,终究拗不过市场规律,割不断产业联系,挡不住中外往来,更阻挡不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复兴之路。包围孤立长江黄河,最终只会让自己干涸。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