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安徽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3-06-10 10:05:49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合肥6月9日电 (记者韩俊杰、徐靖)日前,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东方美谷亳州产业园正式揭牌,上海市奉贤区、安徽省亳州市现场签约重大项目。至此,沪苏浙8个城市(区)结对帮扶皖北城市实现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覆盖,将持续为长三角欠发达地区注入强劲动能。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此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沪苏浙8市(区)对口帮扶安徽皖北地区。2022年,皖北8市利用沪苏浙资金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722个,到位资金4345.9亿元,同比增长10.8%。

  增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是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后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的一个缩影。“安徽搭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安徽充分发挥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等优势,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奋发作为。

  安徽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携手上海推进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立足丰富的科教资源,安徽协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并牵头成立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围绕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6180件、同比增长10.8%。2022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七位、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安徽在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培育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为代表的十大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安徽制造业优势,为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和深度嵌入长三角地区供应链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安徽已聚集奇瑞、江淮、蔚来等多家整车企业,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2022年,安徽省汽车产量174.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均居全国前列;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165亿元,同比增长10.7%。

  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加快突破。安徽自贸区探索形成了124项制度创新成果,有18项为全国首创。2022年安徽省进出口总额达7530亿元,较2018年增加3380亿元,占长三角比重较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目前,安徽正谋划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区,着力推进“借船出海”。

  安徽发挥生态资源良好优势,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2022年,新安江水质优良比率持续保持100%。“现在来自沪苏浙的游客占到了80%,周末更是一房难求。”安徽山屿海健康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后其文说,公司在宣城市打造的“亲心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休闲度假的热门去处。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安徽推进“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安徽还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83个,2022年销往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达600亿元。

  今年3月,上海市、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走访安徽,“走亲戚”越走越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作为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三省一市坚持高位推进和市场逻辑,相互成就、双向奔赴。”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钟岚表示,安徽需要长三角,长三角也需要安徽,“安徽将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推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