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手记:一粒种子的自强路

2023-07-30 18:05:22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00粒,3克重,700元——这是国产西红柿“樟小白”一包种子的规格和价格。在山东寿光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展览架上一排排国产蔬菜种子,让记者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我国设施蔬菜产业高地,寿光曾经高度依赖进口蔬菜种子。记者清晰记得,十年前在寿光采访的菜农中,一半以上种的菜是国外品种。尤其是当地大面积种植的西红柿、辣椒,部分类型几乎被进口种子“一统江湖”。

山东寿光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展出的不同品种西红柿。(新华社记者袁全 摄)

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证实,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蔬菜种子研发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就纷纷进驻寿光。高峰时期,西红柿、无刺黄瓜的“洋种子”占据七八成市场份额。

“‘洋种子’针对我国种植特点,在国外研发,在国内试验之后再推广销售。”曾代理销售“洋种子”的山东省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森说,在甜瓜、番茄、辣椒等领域,国外企业选育的种子,综合性状优异,迅速抢占市场。

缺乏优质国产种子的影响随之而来。

“老百姓留着棚,等着国外的种子下地。眼瞅着8月份就该销售了,7月下旬种子还没影子,逼着老百姓等,到种子涨价了才给我们。”那些年里,刘树森被“坑”过不止一次,至今说起来仍然来气。“价格贵还能忍受,要是等不来呢?那还不得耽误老百姓种菜?”

受了一肚子窝囊气,刘树森开始尝试自主繁育高端蔬菜品种。2012年,他推出自研产品。

7月26日,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工人在包装车间给种子包装袋打码。(新华社记者张浩波 摄)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对农业育种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一系列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寿光市更是从2012年起,连续5次出台政策支持种业发展,鼓励企业把人才引进来、设备买进来、产品推出去。

政策一以贯之,让寿光育种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也缩短了追赶进程。

“有一批做蔬菜种子研发的企业,我国蔬菜种子就不会被‘卡脖子’。”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范立国介绍,目前寿光有种子种苗企业400多家,从事蔬菜育种的企业15家,累计推出了178个品种;种苗年繁育能力18亿株,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

十年耕耘,量变带来质变。国产种子崛起,与“洋种子”的地位也发生了逆转。

“以前是国外种子占我们主要种植品种的六七成,现在是国产种子占了七成以上。”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董事长刘欣庆说,目前寿光茄果类种子在产量、外观、口感、抗病性、耐寒性等方面,多数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洋种子”。在“寿光蔬菜”的示范带动下,这些品种已经推广到全国。

7月26日,在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技术人员在育种实验室工作。(新华社记者张浩波 摄)

菜农和消费者是这场“种子革命”的最终受益者。

育种行业素有“一克种子一克金”的说法,这在“按粒计价”的蔬菜种子产业更为突出。国产种子推广之前,有的国外新品种一粒种子能卖十几元。即便是现在,综合性状相同的国外种子和国内种子,价格也相差两三倍。

“我们国产的西红柿种子,一袋比国外竞品便宜二三百元,高端种子便宜更多。”刘树森说,按照寿光一年8万袋左右的使用量,每年能给菜农省下2000万元的种子钱。一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蔬菜品种“平民化”,也让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打了“翻身仗”,但还不足以高枕无忧。

王立新说,中国蔬菜育种起步晚,企业的人才队伍、资金支持、种质资源积累普遍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差距。寿光作为县级市,种业企业普遍规模小,且发展所需的要素支持更少,参与全球竞争仍道阻且长,还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记者陈灏、刘开雄、贾云鹏)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