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鳌看海南丨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海南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寻求智慧经验
编者按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到29日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海南推进对外开放和建设自贸港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年会期间,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开设专栏,围绕年会主题分论坛、结合热点话题与海南的发展,带你看年会里的“海南故事”。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王子遥
说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当仁不让。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新质生产力也多次被提及。诸多与会嘉宾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用好创新与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区位与业态,实现产业与技术的革新升级。
大背景之下,海南实践也已经展开。立足“三度一色”的特色优势,海南正加快推进南繁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南还在积极探寻更多智慧经验。
博鳌发声
与会嘉宾热议“新质生产力”
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到如今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新质生产力一词正在国内外掀起一阵产业与技术的革新之风。谈及新质生产力,参加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嘉宾大咖们也立足于自身所在行业,有着各自的观点与愿景。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就是对整个经济体的技术提升。”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概念性地进行了说明,这一定义也得到了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同。
技术提升之中,创新不可或缺。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董事长、“三新”联盟理事长宋海良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便是创新。
“我所理解的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发挥着引领作用。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应该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战略性产业,所以我们应聚焦与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进行创新。”宋海良表示,作为一个能源企业与基建企业,去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共投入约138亿元用于创新研发,包含电网、新能源、储能、氢能、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很大财力与很长时间的投入,持续地进行钻研和科研转化。“创新无处不在,我们应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带动模式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服务的创新。通过创新与科研转化助力技术与社会进步,更好地体现企业价值。”
中国侨商两会常务副会长王琳达也认同这一观点。她表示,新质生产力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各行各业的发展创新、思维创新、生产手段创新,对行业原有生产力的突破。“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通过生产力的创新,推动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王琳达说道。
如今,“新质生产力”一词也得到了诸多国际社会人士的认同与支持。巴基斯坦总理前特别助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政策顾问扎法尔在论坛期间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深远。他相信此举将推动中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通过“一带一路”将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进一步传递到全世界。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也将引领全球发展趋势的航向。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逸舟认为,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的领域以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将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海南实践
立足“三度一色”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海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任务。如今,立足“三度一色”的特色优势,海南正从多个产业出发,探索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阳春三月,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南繁育种基地,研发人员张树寅右手拿镰刀,左手抓起稻子,一把接着一把,将袁两优1号和广红3号等海水稻品种以及300多份海水稻小品种新材料陆续收割。依托纬度优势拥有的适宜气候条件,“南繁硅谷”为300余份珍贵的海水稻新材料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让新的南繁加代季又迎丰收。
三亚市崖州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南繁育种基地种植的海水稻。记者 利声富 摄
“海水稻比普通水稻适应能力强,不仅抗盐碱,还抗风、抗涝、抗病虫害。再加上海南盐水和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具备周年育种和全年鉴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育种和品种鉴定的效率。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华南组11个区试点中,海南便是其中一个。”张树寅说道。
这也是海南依托“三度一色”优势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例,如今“南繁硅谷”已建成全国数量最多、空间最大、体系最全的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成为种业产业链科技创新标杆,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加代、培育,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在深海方面,“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探索一号”和“探索二号”科考船、“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和运行,助力我国近3年的载人深潜潜次占全球半数以上,其中万米深潜次数和下潜人数稳居世界首位;在航天领域,位于文昌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加快推进“三区三链”,即发射区、起步区、旅游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发展和“航天+”产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
除了四大主导产业与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外,海南还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高端智能生产线,机器人在自动包装药品。记者 王洪旭 摄
机器自动制粒、压片,机器人自动运输、检验、包装;多环节全自动剔除不合格药品……在位于海口市的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伴随着机器“唰唰唰”的运转声,一小时便有50万片药产出下线。通过高科技产品和数字化生产线,包括齐鲁制药在内的多家省内药企正以“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持续研发新药品,不断走向国际化,让“海南制药”走向世界。
路径探索
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海南实践已经展开,未来又要抓住哪些重点,沿着何种路径展开探索?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南正积极寻求答案,众多嘉宾与学者也热情为海南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海南应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以封关运作为契机,力争用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在3月27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建议海南可以探索打造五“零”自贸港,即在贸易投资领域实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在绿色低碳领域实现全域的近零碳,在全球航运治理中率先践行零排放,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的政策,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形成高水平的产业腹地和产业园区。
“海南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有助于解决自贸港建设面临的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还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市场和动能。”参与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小i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认为,海南可以通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要素质量、优化要素配置,推动海南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意味着忽视或者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焕发传统产业新动力,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郑永年则认为,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还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都需要依托具体的产业来落地承接。他建议海南应结合自身的政策优势,梳理挖掘适合培育的产业。“目前海南正积极发展南繁、航天等未来产业以及金融服务、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等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增加产业产品的单位附加值和产业的品牌效应,对于自贸港高质量建设与产业聚集大有裨益。”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表示,海南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兴旺和经济腾飞的关键和抓手仍是创新,创新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必由之路。海南应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和制度创新,让创新在引领海南发展大势、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上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使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