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一棵古树见证城市“温度”

2024-11-08 18:11:03 来源:人民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古树位于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设工地上。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北京通州大运河畔,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工程将于今年底主体基本完工,明年具备线路接入条件。

工地一隅,一棵古槐树高大巍峨、枝繁叶茂,见证着枢纽工程所在地杨坨村的沧桑巨变。

提起这棵古槐,年届80岁的杨坨村老支书周万海滔滔不绝:杨坨村位于北运河东岸,古槐就长在沙坨上,树龄有350年,树干直径6米,树冠直径30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为它配发了一级古树的红色铭牌。这棵古槐一直陪伴村民的生活,为乡亲们遮阳挡雨。

郭宝珠经常去工地看望老槐树。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站在树下,村民郭宝珠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了:“我家就在老槐树北边第二排房第二家。这老槐树十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裂开的树皮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七八月间,槐花开得铺天盖地,连空气都是香的。我小时候就和小伙伴在树底下扑蝴蝶,还钻树洞捉迷藏……”

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槐树,承载着村民们对家乡和童年的记忆。

2019年,副中心站枢纽开工建设。当城市建设遇上百年古树时,处于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中的古树将何去何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把古树这一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保护好?枢纽工程建设方、通州区园林局、杨坨村乡亲们坦诚交流,一起为古树制定了个性化的养护方案。

IMG20240903114958_副本

为古树配置的观测设备。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通州区园林局对古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体保护,通过修复破损的树洞、为树枝设置支撑、修建通气孔、整理树冠、改良土壤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延缓古树衰老,促进古树生长。

IMG20240903120402_副本

建设者定期巡视古树。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施工方在施工建设中遵守生态优先原则,围绕古树设置双层围挡,形成缓冲隔离区。吊装运输时,尽量避开老树所在区域。在老槐树附近作业时,建设者一旦发现根系,就及时与设计方、园林部门沟通,避免误伤,尽最大努力减轻对古树的扰动。

项目部增强全员保护意识,古树周边禁止动火作业以及堆放可燃易燃物,设置专用消防管道和消火栓,还派专人定期巡视,为古树安全保驾护航。

“我们在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的同时,全力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生。”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四级调研员杨文成说。

老村蝶变新枢纽,古树存续守乡愁。经过悉心呵护,古槐得到了妥善保护,主根、侧根苍劲有力,犹如龙爪牢牢抓住大地。

郭宝珠和村民们的心放了下来。“我觉得老槐树比以前更茂盛了。只要树还在,我就知道我的家在哪儿。”她动情地说。

“古树是大自然的馈赠,副中心站枢纽开工5年了,工地上的这棵古槐树被保护得很好,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为当地留下一份乡愁,体现了建设者对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珍视、保护和传承,把习近平总书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嘱托转化为具体行动,形成风尚。”中建四局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经理詹立伟表示。

如今,古槐树矗立于杨坨村回迁的紫运南里小区西侧。交通枢纽将依托古树,在换乘连廊、步行通廊旁规划建设一座古槐文化广场,作为市民、乡亲的聚集区、活力带,供来往乘客及附近居民休憩消闲。

IMG20240903121729_副本

古槐树枝繁叶茂,承载村民的乡愁,见证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绿色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如今,副中心正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副中心的古树有1/3分布在乡村,我们围绕古树打造古树乡村,在改善古树生长环境的同时,以古树资源和乡村文化为基础,将副中心拓展区乡村发展成‘记得住乡愁、留得下乡情’的美丽家园。”杨文成说。

古树乡村、古树公园、古树保护小区……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建成古树及其生境整体保护试点10处,提升群众的绿色幸福感。

行走在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碧水清波,百年古树苍翠挺拔,一幅古今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大运河畔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张小南
新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