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水养活12%的人,黄河流域这样“拧紧水龙头”
拧紧节水龙头,用好每一滴水
——聚焦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
11月20日,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在济南召开。专家学者聚焦“节水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商节水优先治理大计,共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略。记者王世翔
初冬的华山湖碧波荡漾,风景如画。这座224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曾因缺少稳定的补水水源,水体循环较慢,存在水质恶化风险。为此,济南市启动华山湖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补水水源全部采用华山水质净化厂的再生水,日均补水量约5000立方米,确保湖水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Ⅲ类水标准。
水是生命的摇篮,滋润万物生生不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都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全国多年平均缺水量约500亿立方米。”11月20日上午,在济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建云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约用水是根本出路,必须拧紧水龙头,做好节水文章,确保用好每一滴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十周年,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五周年。开幕式和主论坛环节,来自节水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节水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主题,共商节水优先治理大计,共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略。
千百年来,黄河滋润千里沃野,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成为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黄河流域属于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马永来说,近年来,我国强化顶层设计,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深化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持续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持续下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持续提升,用水结构持续优化。
省级建立健全覆盖主要用水行业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每年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等指标纳入对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山东连续22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累计建成全国节水型城市25个;扶持73家节水企业入选第一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118家企业获得节水产品认证证书396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1/6的山东,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引领,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水统筹”目标,全面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我国节约用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节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深度节水控水仍需抓实抓细。”马永来认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变高耗水发展模式,强化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提升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措施的效果。
在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看来,当前,相比于市政水务、交通电力等领域,农业用水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导致技术革新慢、资金筹措难、工程和管理设施不配套、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工作中,王浩宇感受到,要想进一步落实好节水优先,关键路径之一在于“向市场要技术、向市场要资金、向市场要效率”,这是包括大禹节水集团在内的所有节水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大禹节水集团期待打造从水源通过灌区,再到田间地头直达作物根部的一网贯通的智能节水网,为各地水设施提供专业有效的物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运维服务。”王浩宇表示。
推动节约用水是一项全局性任务,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用好统筹方法。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说,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牢水利行业责任,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为引领,强化重点领域节水控水,一体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刘兵 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