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2025-03-31 10:19: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怎么能少得了山歌?当铜鼓配上电子音,当三月三遇见螺蛳粉。改编版《山歌好比春江水》壮家天琴×说唱×高铁穿山,汇入Z世代节拍,让我们穿越时光记忆,相聚在歌圩,放歌一碧千里的春江水。

  “三月三”是一个琴键

  “‘三月三’对我来说是一场假期”

  “‘三月三’是相聚,是传统,也是一种认同”

  ……

  参演学生们用不同声部诠释着这个节日的意义。

  而在编配人莫军生教授眼中,“三月三”如同一个琴键:“按下它,壮乡的山水、亲人的笑颜、古老的歌谣都会化作旋律奔涌而出。”这位钟情壮族嘹歌的音乐人,数十年来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和声——天琴遇见电子音、铜鼓混入说唱节律,琴键下的乐章早已超越节日本身,成为民族文化的生长年轮。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这个琴键,也连接着广西的山水、壮乡的亲人。或许正如此次参演的学生们表达的那样,“三月三”是假期,是团聚,是传承,它像是一个神奇的纽带,将广西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无论身处何方,每当这个节日来临,都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乡情和归属感。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春江入海 山歌向云

  “原曲是山水的诗,改编版要做时代的日记。”莫军生教授说。《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曾被刘三姐传唱至大江南北。原曲以春江水隐喻壮乡儿女的坚韧,而今的改编版则在第二段说唱中嵌入“螺蛳粉混搭老友粉”“高铁穿山如箭起”等当代意象。

  “这首歌展现的是广西人的价值观,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改编版歌曲创作中,少数民族唱腔和乐器的运用,将广西的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竹笛、侗笛的悠扬旋律,铜鼓的浑厚声响,与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唱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西的青山绿水之间,感受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月三,春天赠予我一首歌

  从歌圩上的古老对唱到短视频平台的创意改编,《山歌好比春江水》始终是“三月三”的灵魂之一。当春江水汇入民族海的浩荡,这首山歌正以古老基因激荡时代新声,见证壮乡在守护与开拓中踏浪前行。

责任编辑:崔永霞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