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创造新时代的荣光

2020-04-30 15:04: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劳动者之歌

  用劳动创造新时代的荣光

  鲁网4月30日讯 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双手创造。在新时代,亿万齐鲁儿女正唱响劳动者之歌,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荣光。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4月29日上午,我省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会上,全国劳模代表谭旭光、王进、王钦峰,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纪洪生、轩立新,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交流工作、畅谈体会。在此,我们摘发他们的事迹,向先进者学习,向劳动者致敬! 

  谭旭光:

  做一名有信仰的劳模

  1977年,谭旭光进入潍柴,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大型国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从一名技术试验工成长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培养的结果。”他说,“我是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一路走来,我始终坚定我的信仰,做一名有信仰的劳模。”

  谭旭光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坚持实业报国、科技强国,打造一个享誉世界的百年品牌,是他的梦想和追求。潍柴近10年来在科技创新上持续投入200亿元,打造了自主高端中国动力“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2月29日,谭旭光在潍柴8000人的视频大会上,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并于不久前启动侧重前沿科技创新人才和一线技能人才的招聘计划。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劳模,我认为在新时代需要更多的科技型劳模。”谭旭光说,“很多人说我是科技的‘疯子’,我说我就是科技‘疯子’,而且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产品‘疯子’、科技‘疯子’。”

  潍柴是全省最早复工的企业,今年正月初三,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潍柴顶着压力,在做好科学防控、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的同时,推动集团省内企业陆续开工,3月份全部实现满产,4月份进入满负荷超产状态,省内7万多名员工无一例感染病例。一季度,潍柴发动机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中国重汽3月份产销创历史新高,并带动了省内300多家供应链企业正常运行。“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必须拿出勇于担当的精神,劳模就是要做勇于担当的代表,拥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谭旭光说。

  王进:

  不停电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王进,是一名超特高压带电作业工人。身边是百万伏的高压电、脚下是70层楼高的线路杆塔,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狭小空间内,跟足以支撑起整个城市用电量的超特高压带电线路“打交道”,这就是王进的工作。他说,“我的工作是一项不敢主动跟家人提及的工作,但是不停电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要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

  从1998年参加工作,电网电压等级从220千伏、500千伏到±660千伏再到现在百万伏,铁塔高度也从几十米发展到了200多米,王进每次行走在高压线上,看到一幅幅描绘山东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不经意间会感觉自己得到了升华。

  冬天,单薄的作业服导致冻伤;夏天,汗水顺着屏蔽服能灌满鞋底。作业时,脸上的汗毛跟着磁场波动,像挂了个蜘蛛网,奇痒无比却挠不掉它,电流在屏蔽服内到处溜达,扎得腿肚子全是小黑点。但王进一想到千家万户的光明背后有自己的奋斗,就会从心底涌动出满满的幸福。

  2011年世界首次银东直流带电作业,面对±660千伏的高压、56米的高空,仅用55分钟,王进成功完成。山东率先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电力保障技术,山东工人制定了通行于世界的中国标准。2012年,王进成立“王进创新工作室”,借助省总工会搭建的创新平台,完成了许多“首次”“不可能”,始终走在行业最前沿。

  近日,国家发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和电力运行数据,我省的全社会用电量位居全国首位,反映了我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迅速复工复产、经济快速复苏的强劲势头。作为一名山东电力人,王进深感振奋与欣慰。“扛就扛红旗、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他是这么说的,也会一直继续这么做。

  王钦峰:

  不负韶华再出发

  潍坊高密有一家民营企业,25年来,从一个零星加工的小作坊,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轮胎模具、气门芯、风电齿轮箱零部件三项“隐形世界冠军”,它就是豪迈集团。与它一同成长的,还有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小组组长王钦峰。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王钦峰说,自己之所以能迅速成长,得益于有幸赶上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有幸站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潮头,也得益于豪迈搭建起“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理想平台”。

  入厂以来,王钦峰先后干过设备研发等17个工作岗位,进行了6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20多种专用设备,拥有10多项国家专利,和团队一起开创了我国高端轮胎模具自主研发的新局面,推动了我国高端子午线轮胎模具从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他牵头成立了“王钦峰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进行创新模式的推广、复制,已孵化出大大小小的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127个。

  王钦峰介绍,面对来自国内外的风险挑战,豪迈通过“全员创新”,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豪迈征集创新改善提案31.3万条,参与人数14865人,共创造效益1.15亿元,发放奖金538万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不忘初心,心系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他先后提交了《关于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议》等40多条议案,引起高度关注。2020年初,豪迈集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被确定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

  纪洪生:

  白衣执甲逆行

  忠诚卫护健康

  纪洪生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三科副主任,牵头成立省立医院外科ICU,从医近30年间,一直从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年收治患者2000余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纪洪生第一时间向上级申请前往湖北。他说,作为党员,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2月2日,作为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医师组副组长、重症救治组组长,纪洪生带队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接管重症病房后,面对的是最危重的患者,是最大被感染的风险,他面不改色,带领重症组的同事,通过临床第一手资料,多次集体讨论、综合研判,最终明确了“一人一策、中西医联合救治,心理支持、康复治疗与人文关怀并用”的策略。

  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纪洪生也承担了医疗队知心大哥的角色,随时与年轻同事沟通,并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在确保队员“零感染,无意外”的同时,也维护了大家的心理健康。经过50多天的奋战,他所在的第三批医疗队在C7西区共计收治新冠肺炎病人96人,危重症17人,重症79人,所创出的山东经验也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忘不了临行之际刘家义书记亲临机场为医疗队送行时的嘱咐与重托,忘不了在武汉期间前线临时党委对医疗队员的关照与指导,忘不了收治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配合,忘不了后方医院对我们及家人的问候与照顾。”纪洪生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是尽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贡献了一份山东力量。”

  轩立新:

  以创新点亮

  成长发展新征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是中国飞机和各类飞行器雷达罩专业化科研机构,也是山东境内唯一一家航空科研院所。从一名车间工艺技术员成长为研究所总工程师,轩立新总结道:“创新是成长成功的阶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我逐步实现了人生价值。”

  轩立新坚信,创新需要制度沃土。为了激发预先研究创新积极性,他梳理并制定了特种所技术体系,主持制定了《预先研究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编制了“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带头创新电磁功能结构技术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路径。他常说,创新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事,只有团队协作、全员参与,才能形成持续创新的“磁场”。研究所多年来与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通过建立产学研发展模式,发现培育创新苗子,开发挖掘创新项目,保持充盈的创新人才库和项目库。

  再伟大的创新也是从实践的“冲动”开始,离不开自身能力提升和外部激励。在轩立新的推动下,近年来,特种所将“创新能力”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人才晋升和奖励的依据;着力推动全员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大对职工的奖励和宣传力度,积极培育选树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

  “特种所全体员工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培养成就了我;山东这片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热土,激励鞭策着我。”轩立新表示,要继续把个人智慧力量融入特种所高质量发展,加快技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实现强军目标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记者 刘一颖 李子路 通讯员 任鹤)

责任编辑:付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