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绘美景 乡村展新颜
武城动员各方整合资源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众手绘美景 乡村展新颜
李家户镇西店村将废弃坑塘和宅基地整理开发成广场和绿地,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村”。
平整的水泥路铺进村,道路硬化通到户,坑塘填埋了建广场……对比大半年前,武城县广运街道赵前坡村旧貌换新颜。“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了,还重铺了自来水管道,过去定时供水现在随时用,这不‘气代煤’工程也在施工,我们很快能用天然气取暖做饭了。”6月30日,抱着孙子在外乘凉的孔秀兰笑着说,现在日子过得也跟城里人差不多了。
去年11月,武城县在开展全域创卫的基础上,在393个行政村全面启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做起,到改水改厕、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基础,绿化亮化、综合治理等提形象,再到公共服务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提品质,逐步延伸,力争2020年底,初步呈现“村村优美、户户和谐、人人幸福”的全新风貌。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既是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是我们加强探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创新。”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表示,将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文明素质。
为此他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搭建了“1+7+9+393”运行架构,即1个“美丽办”、7条工作主线、9个镇(街、区)网格、393个行政村。由县“美丽办”牵头,适时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观摩活动,随机抽点确定观摩村庄和路线,现场打分排名。各网格也成立了专门的督导队伍,加强对包保区域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资金方面,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补一块、整合涉农资金投一块、县级财政拿一块、社会资本融一块、集体经济出一块等“五个一块”的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6月29日,走进四女寺镇白庄村,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幅幅墙体彩绘体现孝德文化,平整的青砖小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很多胡同口挂上了小红牌,标明了党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这是我们党员自愿认领的‘党员胡同’,按照就近原则,带头整治、维护胡同的环境卫生,挂上小红牌既是作出庄严承诺,又能接受群众监督。”白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军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首先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村里实行党员包片制度,定期组织大家开展卫生大扫除,每周评比考核,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各级各部门单位也组织党员干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结合党员活动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到帮包村开展义务劳动,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全县已经建立了2733条“党员胡同”,每村都有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帮包。去年以来,累计出动干部职工30.2万人次,清运垃圾百万余方。
党员带头,还要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郝王庄镇西李古寺村创新实行家庭积分制,由村民推选出5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评分员”,从环境卫生、公益事业和村风民俗等9个方面,对全村家庭每月进行评分,年终评比,对排名靠前的给予补贴定额医保、发放礼品等奖励。“此举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里参与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的多了,邻里闹矛盾、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的少了。村民自觉讲究环境卫生,村庄和家庭环境都有了很大变化。”西李古寺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良说,一时的环境卫生好治理,重要的还是引导村民自觉养成文明好习惯。白庄村的杨晓燕多年前已经搬到德州居住,如今退休了,看到村里环境改善了,她把自家的老宅修葺一番,成为美丽庭院示范户。“城市住久了,很向往农村的生活,周末带家人来小住,体验一下很不错。”杨晓燕说。
“目前,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了巩固提升阶段,将重点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改厕规范提升、美丽庭院建设、‘户户通’工程等,开展‘回头看’,完善细节,确保创建工程‘面上达标、连线成片、点创精品’,为农村群众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武城县委副书记季之岭介绍。(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晓燕 吴华 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