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黄河之星生态园,滨州“滩区村”迎来幸福变迁——“黄河渡口”化身生态旅游区

2020-07-23 23:09: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小街村绿树成荫,村民乐享其中。(程芃芃 报道)

  从滨州市滨城区渤海十八路南首出发,沿南外环往东约2公里右拐下坝,道路两侧绿草葱葱、植被茂盛。沿着距离黄河仅20米的骑行道往北500米,穿过绿色长廊,就走进了滨城区市西街道唯一位于黄河滩区的小街村。

  干净平直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舍,青瓦石铺就的护坡,红瓦白墙的建筑风格,独具黄河特色的文化墙绘,整洁的街面上几乎一尘不染。村边的葡萄采摘园、黄河之星生态园让人流连忘返。小街村这个紧靠黄河的村庄,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美景。

  “我们村过去叫‘李家渡口’,村后有一条小街,因为外来客商过黄河时都口口相传‘到小街过黄河’,村名渐渐演变成了‘小街村’。”村主任李秋述介绍说。

  “‘地无三尺平,屋没十尺高’,就是我们小街村前些年的真实写照。”在村中心的健身广场,80岁的李古远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改革开放前是附近有名的穷村,原来的老村台都是土坯屋而且破旧不堪,村内道路崎岖不平,深一脚浅一脚,遇到下雨天,别说外村人不敢进,就连本村人都没法出门。小伙子想找个媳妇,对方一听是滩区的小街村,都纷纷摇头。”李古远说道。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小街村附近的黄河河道经过多年的冲刷,河床已经比原海拔低了很多。今年汛期,经过小街村控导段洪峰的流量达到每秒4600立方米,是自1982年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峰,都没有发生漫滩的险情。

  依托母亲河,黄河之星生态园就建设在原小街村老村台的旧址上。在黄河之星生态园里,203亩葡萄种植基地分外显眼。“我就看中了这里的好位置,建了23座日光温室和16座大拱棚,种植了六个品种的精品葡萄供市民休闲采摘,采摘期从5月持续到10月。葡萄口感好,甜度高,集鲜香甜于一身。”葡萄种植园负责人张军说。

  “现在来生态园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我就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村东头农家乐的老板李青海告诉记者。李青海经常去河边抓鱼,做成极具风味的黄河鲤鱼等招揽游客。“从‘五一’到现在,开农家乐的收入,比过去种地、出去打工可赚太多了。”

  市西街道依托小街村地处黄河滩边的有利位置,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三大转变,走出了一条既绿色又高效的都市农业“突围之路”。小街村从过去的“黄河渡口”变成现在集果蔬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也从原来的穷村变成现在的富裕村。如今,全村的低保户由过去的22户34人变为全村仅1户2人,每年的村集体收入都在13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1.8万元以上。

  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擦亮黄河文化特色品牌,滨城区于去年10月底启动黄河之星生态园建设。生态园分为综合服务区、休闲营地区、黄河生态园三大功能区,保留树木300余株;美国红枫、银杏、楸树、金丝柳、海棠、白皮松等10余种1000余株;金鱼草、美国石竹等花草近20种;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班叶芒等水生植物及观赏草10余种,铺设草皮10万余平方米……生态园包含可容纳2000余人的黄河之星合唱广场、休闲营地、“几”字形黄河微缩景观、亲水平台、花海等板块,与已经建成的景观骑行道、沿黄车行道有机融合,成为黄河生态保护示范点和市民亲近黄河的文体活动区。(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田中岳 董高峰)

责任编辑:付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