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股连心连利——入社想致富 离不开党支部

2020-10-13 16:05: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10日10时许,在位于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南城社区的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养菌车间内,一个个包扎紧实的鸡枞菌包整齐地摆放在两侧柜架上。

  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该合作社理事长马化彬穿梭其中,察看菌包的发酵情况。“再有一个多月,车间内的4万余个菌包便可以分给合作社内的社员种植,或对外销售。鸡枞菌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且必须在养菌车间内待够70天。”谈起鸡枞菌养殖,马化彬打开了话匣子。

  南城社区辖有四个自然村,居民1045户,而可耕地面积只有700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村社区。没有致富项目,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2015年,在定陶区“双联双创”驻村工作组的帮扶指导下,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茗嘉兴食用菌扶贫基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合作社虽然建起来了,但食用菌怎么养?挣钱吗?种种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没有人敢轻易尝试。

  “大家不相信没关系,我先种!如果挣钱了大家再跟我干,如果赔本了算我的!”面对大家的质疑,马化彬决定第一个“吃螃蟹”。第一年过去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大家有目共睹,来报名参加合作社的群众一下达到了60多户。但合作社承载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抓阄确定了20多户人选。

  “只要踏实肯干、孝顺懂事的居民,我就接纳。”面对这么多报名的群众,马化彬始终坚持自己的用人原则。遇上缺钱的群众,马化彬以个人名义担保为他贷款,如果是贫困户承包食用菌大棚,则由合作社全部垫资,待产生效益后,再进行回本;遇上缺经验的群众,马化彬不仅手把手传授经验,更是邀请专家来授课,组织种植户一周一总结;遇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马化彬就主动上门提供就业岗位。

  随着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合作社自主研发、种植,研发出菌包生产线,改良出适合合作社种植、收益可观的菌菇——黑皮鸡枞菌。近期的价格是每斤30元左右。

  记者走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个个鸡枞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在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去泥、削菇、挑菇分出等级,一派繁忙的景象。

  “活不累,每个月能挣2000余元。”72岁的南城社区居民沙玉英边忙着削剪菌菇边和记者搭话,动作很是娴熟。“没想到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能进厂打工,不仅满足了日常开支,也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心里敞亮多了。”沙玉英的脸上洋溢着朴实而满足的笑容。

  合作社已发展高标准食用菌示范棚108个,并带动300多人就业。为确保合作社高效运转,马化彬探索“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的高效农业新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购料、统一制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既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又保证了合作社的收益。以股连心连利,社员每人年收入10万元保底。目前,合作社不仅让南城社区的居民富起来,还带动了周边21个村201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以南城社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致富的局面。

  合作社每年给集体上交15万元。“修路、安路灯、建广场,不用群众拿一分钱。党支部给群众办实事,自然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威信就上去了。干啥工作,群众都支持。前段时间,因为安装污水管网,需要清理多棵树等障碍物,4000多名村民,没有一个不配合的。”马化彬说。

  群雁齐飞头雁领。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近年来菏泽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走出一条村级发展新路子、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的一个缩影。

  菏泽市坚持发展和规划并举,以“建一个、成一个、发展壮大一个”为原则,在对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情况详细摸排的基础上,优选部分班子过硬、底子扎实、群众意愿强烈的村庄,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社会资本”“+服务”等多种发展模式,构建集体与农户之间新的联结机制,搭建起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桥梁,不断拓宽发展路径,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2218个,占比44.7%;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有2310个,占比46.6%。(记者 赵念东 王兆锋 通讯员 陈新振 王浩勇)

责任编辑:付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