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文旅工作参考第六十期

2023-07-25 14:48:5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旅工作参考第六十期

【政策推介】

1.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以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为核心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黄河故道发展历史延伸至联系紧密区域。规划提出,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总体空间布局,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重点功能区;提出全面推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促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五大重点任务实施。规划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全面阐释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实行差别化政策措施;坚持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兼顾历史与现实,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

2.72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参与申报的旅游度假区需符合《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国家标准(GB/T26358-2022)及相关细则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满足度假设施相对集聚,经营状况良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健全、游客综合满意度较高、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土地使用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主要经营主体近3年无严重违法违规等行为记录、被认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1年以上等条件。通知要求,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申报时间自即日起至2023831日止。

3.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国银行近日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银行将指导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和中国银行各级分行支行,围绕数字提升、艺术提升、餐饮提升等乡村旅游质量效益提升重点工作,建立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的乡村旅游项目库。中国银行将乡村旅游项目库列为重点融资考察对象,为乡村旅游提供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针对项目库内的经营主体在贷款定价、融资期限、服务收费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和倾斜。未来三年,针对县域内文化和旅游、餐饮住宿类客户新发放贷款不低于100亿元。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与中国银行各一级分行将围绕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艺术提升、餐饮提升等重点领域共同做好项目入库工作。

4.71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推荐对象应满足《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人选要求。推荐工作主要采取逐级择优推荐的方式进行。基层文化和旅游部门把好人选入口关,全面了解推荐对象的政治思想品行,并就人选遵纪守法情况征求当地相关部门意见,由各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汇总审核后,统一报送文化和旅游部。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注重推荐既能在乡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带头人。曾入选过2019-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的人员不得重复申报。对于常年在乡村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一定群众威望的带头人,要进行重点推荐。带头人依托项目(活动)具备公益性或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的,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推荐为一次性项目资助人选,文化和旅游部将择优进行遴选资助。

 

【观点荟萃】

1.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正式发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同比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0%。截至2022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1.40万个,比上年末增加0.19万个;从业人员72.49万人,增加1.45万人。全国共有旅行社32603家,全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601.56亿元,营业利润亏损68.87亿元。全国共有星级饭店8365家,其中7337家的经营数据通过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审核,全年全国星级饭店营业收入1177.68亿元,平均房价318.48元,平均出租率38.35%。全国共有A级景区14917个,直接从业人员147万人,全年接待总人数26.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8.5亿元。2022年末,全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共有在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3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42个,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57762场、民俗活动13664次、展览18107场。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202.89亿元,比上年增加70.01亿元,增长6.2%;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85.20元,比上年增加5元,增长6.2%

2.7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8.59亿,同比增长70.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5.25亿,同比增长44.2%。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第二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1.68亿,同比增长86.9%。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其中,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9%;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32万亿元,同比增长41.5%。今年以来,受宏观政策利好、经济发展向好等多重因素影响,春节、清明、“五一”及端午假期,旅游市场韧性十足、持续增长,暑期市场研学、夜游、博物馆旅游等爆点频现。旅游服务及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旅游消费活力加速释放,旅游业进入全面复苏新通道。

3.720日,商务部发布的商务大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在线旅游产品和景点门票、在线文娱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2.4%69.8%,比一季度分别加快156.650.6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部分品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18类监测商品中,有8类商品增速超过两位数。各地区网络零售持续向好。上半年,中、东、西部和东北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1%13%11.5%9.1%,比一季度分别加快4.84.44.65.4个百分点。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彰显活力。上半年,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销售额1.27万亿元,累计直播场次数超1.1亿场,直播商品数超7000万个,活跃主播数超270万人。

 

【他山之石】

1.河南省近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推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高水平推进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推动豫剧、太极拳、陶瓷等非遗活态保护传承,谋划构建国家级博物馆群落,推进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殷墟遗址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建设,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支持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发文创产品,每年推出35部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打造“黄河之礼”文旅文创消费品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旅游景区精品改造提升,创新发展红色旅游、自驾游、康养旅游等业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地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措施。举办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和文旅文创消费季活动。打造“中国节日”“中国节气”“中国发明”文化品牌节目集群。

2.四川省近日印发《四川省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年)》。规划提出,以成都发展极核为引领,在“十大”品牌中确定五大优势重点区域为支撑,在“四廊”中培育7条世界级旅游风景廊道;梯次培育一批国际旅游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创建一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高标准提升旅游产品等级,高质量转化特品级旅游资源,培育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串联大九寨、大峨眉、大贡嘎、大香格里拉、大遗址5大区域世界遗产、世界级文化旅游产品,推出7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熊猫家园”“古蜀文明”“天府之国”“安逸四川”四大国际旅游名片,让四川旅游知名度、吸引度、开放度、舒适度、满意度显著提升,到2035年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突出贡献,让四川旅游在全球旅游市场影响大幅提高。

3.天津近日印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深化商贸文旅协同,推进商贸联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京津冀消费大市场。提升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佛罗伦萨小镇等地标商圈品质,挖掘“河、海、洋楼”独特资源,打造文化中心、五大道、国家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等一批主题消费旅游目的地。推进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推出20条度假游、多日游文旅线路,打造成为京津冀游客打卡地。与头部企业合作,打造“I·游天津”旅游品牌,策划五大道海棠花节、京冀媒体采风行等系列活动,举办京津冀地区旅行者峰会,推动京津冀旅游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实现旅游资源、市场客源一体化。

 

责任编辑:范金鑫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