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书记”的情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邹海林
“老书记”是东乡族自治县龙泉乡北庄湾村群众对村党支部书记赵国俊的亲切称呼。
年届54岁的赵国俊,任职村支书30年,带领北庄湾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解决温饱,从羊肠小道到家门口通汽车,从极度缺水到自来水全覆盖,从点灯靠煤油到户户通电的历史变迁。去年,赵国俊被授予全省先锋引领行动“陇原先锋岗”荣誉称号。
北庄湾村地处东乡北部山区,是一个东乡族聚居的贫困村。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国俊,作为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刚刚初中毕业就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随后又担任村委会会计。1984年,村班子换届,乡亲们一致推举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赵国俊刚刚24岁。
上任伊始,赵国俊便倡导群众办学。“让娃们进学堂,少几个‘睁眼瞎’,多几个‘明白人’,咱们村就有希望了。”村里的一块空闲地作校址,赵国俊和村民一起动手修了3间简陋的校舍。没有教师,从学区“借”。没有课桌凳,去县教育局“要”。1985年秋天,村教学点建成开学,无校村变为有校村。2002年,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落户北庄湾,一座崭新的教学楼在村校原址上拔地而起。如今,走出村校的学生中,已经有两人考上了大学。
北庄湾村2000多亩耕地尽是山旱地,几乎都“挂”在山坡上,跑土、跑水、跑肥,往年粮食亩产不过300斤,干旱年景甚至更少。赵国俊带领群众兴修梯田,科学种田,整村建成“坡改梯”示范村,示范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80亩,建立脱毒马铃薯示范点1000亩,变“三跑田”为“三保田”,粮食产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种好田,养好羊,才能过上好日子。”赵国俊认准了羊产业是东乡族群众的“传家宝”,动员村民改造圈舍,改良品种,联户养羊,发家致富。在资金保障上,他牵头成立村养羊合作社,为养殖户担保贷款。每到贷款回收期限时,他又挨家挨户督促还款。一来二去,北庄湾村享誉“信用村”,每年争取到的贷款额度都有上百万元。到去年底,全村165户农户家家户户养羊10只以上,涌现出50只以上养羊大户10户,户均养羊纯收入3000多元。
在村支书的岗位上,赵国俊心系乡土,情注乡亲。北庄湾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他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一镐一锹削山填沟,铺砂改造通社通户道路。村民吃水难,他们投工投劳开挖水渠,埋设管道,安装水井,引水入户。4个社的上百户群众由于居住分散不通电,他们用白杨树架起“电杆”,延伸供电线路,并在全乡率先完成农网改造。
新春的暖阳下,记者走进大山深处的北庄湾,村办公场所、农家书屋、卫生所、计生服务室“四位一体”的综合办公楼与村小学教学楼相映成趣,一户户乐民新居错落有致,一座座养殖暖棚羊只满圈,一条条村社巷道干净整洁,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图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