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燕在给老人洗脸。
《“临终关怀师”袁晓燕》连续报道
在实地走访了袁晓燕工作的省荣军医院老年护养中心后,来自省内各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发表了了解袁晓燕事迹后的感受。
无一例外,大家对袁晓燕的执着坚守、敬业奉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省民政厅厅长彭军:她是民政人的骄傲
在评价袁晓燕之前,省民政厅厅长彭军首先表达了对本报的感谢。“武汉晚报的报道,记录了袁晓燕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操和情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最美民政人’的形象。”
在了解了袁晓燕的事迹后,彭军厅长特地为她书写了一段感动词:这是一个生者为即将逝者服务的岗位,是付出了努力而无法挽留生命的工作。她在人生即将终结的服务对象身上,感悟到了人生的美丽和生命终结的那份尊严。她在感动中产生热情,迸发激情,她克服了恐惧,克服了自我,而我们在被感动中,懂得了生命的态度。袁晓燕,我们民政人的骄傲!我们社会的骄傲!
彭军介绍,当前湖北省60岁以上老人达到936万,占全省人口的16.3%。而与发达国家老龄化社会意味着经济繁荣不同,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现状则是未富先老。目前我国社会的家庭结构,支撑不了家庭养老体系,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大量留守、空巢的老人。这些老人都可能面临失能、半失能,而他们的今天则注定也是青壮年的明天。这也意味着,今后的养老只能更多地依靠机构,临终关怀正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彭军表示,当前,人们乐于谈论生的美丽和意义,却对死亡的议题往往避而不谈,对逝去没有更多的认识,对“临终”一词更是避讳。以至于建设之初被取名“临终关怀中心”的机构,被迫更名为“老年护养中心”。
事实上,中国很多老人逝去得毫无尊严可言。“因此,我们不仅要明白生的意义,更应懂得对逝去生命的尊重。而袁晓燕的工作,践行了她对生与死的认识,对社会正确认识逝去生命尊严的意义,也是一种推动。”
彭军认为,袁晓燕的服务,没有过高的技能,非常质朴,却是人人都会做,但非人人都能做、都愿意做。这正体现出袁晓燕精神的可贵之处,也意味着,她的事迹可亲、可敬、可学、可复制。
省委党校副校长朱训集:她传递着巨大正能量
省委党校副校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朱训集在参观了袁晓燕的工作环境后表示,自己被袁晓燕和她所在团队的勇气、坚守、情操深深感染。
朱训集评价袁晓燕,首先,她勇于担当,任劳任怨;其次,她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第三,她真诚友善,平等待人;第四,她乐于奉献,不求回报。
朱训集表示,袁晓燕的敬业、友善,与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袁晓燕的宣传报道,还应融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的全过程。省委党校将在今后的干部培训中加大对袁晓燕的宣传力度,也将邀请袁晓燕对党员干部作报告,让她所传递的巨大正能量真正走进大众心灵。
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她的力量远超工作本身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在了解完袁晓燕的事迹后表示感触良多:“她的事迹带来的力量和影响,远远超过她工作和职责范围本身。”
周运清表示,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更多的老人的养老问题被推向社会。事实上,老年人需要的不只是有衣服穿、有食物,更多地需要人文关爱,需要精神上的陪伴,这即是照护服务。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照护工作才刚刚起步。而袁晓燕和她团队的工作,无论是态度、对象、流程还是素养,都让人看到老年人照护服务的希望,也为公益资金给社会公共服务买单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经验。
周运清表示,袁晓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榜样。她的敬业、诚信、友善,根植于她的纯洁内心,也从她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袁晓燕的事迹汇聚民心,带来强大的正能量,构建了医护人员与老人的温馨关系,对社会的鼓舞力量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