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融入上下功夫、出实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融入。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之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抓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采取“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作品,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要把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细小处着手,在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凝聚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实施之中。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用法律和制度做保障,推动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各种社会治理行为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注重在日常治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褒扬,违背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受到抵制和鞭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实效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微”字上下功夫,例如,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传播社会正能量,利用文学艺术形式、公益广告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宣传上要突出重点和区分层次,注意贴近性和接地气,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