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心底的冬枣情节
魏学福出生在沾化普通的农民家庭,父辈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辛勤劳作一年却时常捉襟见肘。于是,给他取名学福——有学问才会享福,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有所出息,不再像自己一样做一辈子庄稼人。可魏学福心里始终想帮着家乡的父老一起致富,摆脱贫困县的帽子。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自明朝宣德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特别是90年代以来,冬枣从庭院走向大田,开始造福于民。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冬枣代表了沾化,这就是我要做冬枣的初衷。”魏学福这样说道。”
首次卖枣遭遇“滑铁卢”
“我父亲就是地道的老农民,农民想赚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哪怕是种冬枣这样的好东西,也很难赚到多少钱。”2009年,冬枣大丰收,对于农民来说,最大的回报莫过于此。但闭塞的市场信息和供需市场的不平衡,导致冬枣销售不出去,外地来的客商坐地起价,收购价格让枣农连成本都无法收回。父亲种植了十来亩的冬枣,明明获得了大丰收,却眼瞅着丰收的喜悦变成卖货的惆怅。魏学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情急之下,魏学福想尽办法将家里的冬枣从沾化运到青岛。原本想着大城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没想到却遇到残酷现实:每天不等天亮他就把枣拉到水果市场,可等来的却是客商的低价。卖又舍不得,不卖就等着枣坏掉,魏学福的这次尝试遭遇了滑铁卢。回到家后他也不敢把实情告诉家人,只好跟朋友借钱再交给父亲,谎称卖了个还不错的价钱。“那时候就觉得,做生意怎么就这么难!”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业务范围 | 本网招聘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 员工查询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090035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