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杰(左一)来到藏族学生家中开展家访。顾超 摄
援藏先援教,两年前,11位上海优秀教育干部充实到日喀则市和江孜、亚东、拉孜、定日和萨迦等上海援藏五县的教育管理岗位上。如今,“上海老师”赢得了口碑,上海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开始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雪域高原,见证了第七批教育们的智慧和努力。
“推门听课”,攻坚薄弱学科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平均海拔近50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平均只有内地的55%。上学期临近中考时,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受灾损失较重。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初中,定日县中学有40个班2215名学生,为防止意外,全体老师将帐篷让给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临近中考,如何安全迎考?上海松江九亭二中援藏干部、定日县中学党支部书记魏春杰想出办法:把课堂搬到学校仅有的一块操场上。当地海拔高,日照充足,21时天还亮着,孩子们上课、作业、晚自习全都安排在户外。考前最后1个月,当地又连震了3次。县里一有帐篷,魏春杰第一时间“抢”到学校。学校操场上密密麻麻全是帐篷,在艰难的复习环境下,655名初三毕业生全部参加中考,考上高中285人,其中重点高中62人,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增加了80人。
在西藏,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上海教育援藏干部来到当地后发现,学校几乎没有教育科研。有的学生考英语,答题基本靠猜。小学、初中除了藏语文,其他都是薄弱学科。抓住薄弱学科攻坚,就是抓住推动日喀则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农民种好地,跑的是田间地头。县长、校长的‘田间地头’不在会议室、办公室,而在课堂上。”2014年起,上海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戴晶斌在全市大力推进薄弱学科攻坚工作,实行“推门听课”。戴晶斌先后跑了5000多公里,18个县区一一调研,与当地县委书记一起现场听课。
很快,“推门听课”在亚东、萨迦等各县得到落实。下转6版(上接第1版)上海市新杨中学援藏干部、亚东县中学校长夏时勇,援藏干部、亚东县中学副校长蒋春生坚持每天至少听一堂课。起初学校老师很紧张,后来渐渐认识到:听课并不是挑刺,而是相互学习。为了发展教研,夏时勇开展教法、学法、考法“三法”研究,新理念对日喀则23所初中、7所高中和224所小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他还引入竞聘制度,鼓励老师“赛课”、送家长会下乡。今年中考,亚东县中学进步飞速,刚刚成功竞聘亚东县中学初三年级组长的曲珍老师说,以前学生都要考西藏内地班,现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愿意留在“家门口的好学校”。
小小习惯,更快融入现代文明
见到老师,学生总是低着头躲起来;吃饭时,先把菜夹到碗里躲一旁悄悄吃……在教育援藏干部看来,他们除了教好书,还要让藏族孩子养成生活的好习惯。
夏时勇、蒋春生两位校长尝试创新。为了搞好校园环境,两位校长带头捡垃圾,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垃圾校长”。现在校园环境整洁了,孩子们见到老师,展现笑容,热情地打招呼,在餐桌上表现得落落大方。
在定日县,以前学校只有旱厕,没有水厕,校园里终日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即使到了冬天,学生也没有开水喝,更谈不上洗澡。“唯有做好‘最后一公里’项目,才能给孩子生活带来真正变化”,魏春杰说。去年定日县刚通电通水,今年学校就修建了全县第一个水厕。如今,学校新建了锅炉房、硬化了路面,还接通自来水,改造了闲置澡堂和开水房,孩子能喝上干净的热水,使用洁净的厕所,洗上热水澡。
高原植被少,如何教孩子爱护绿化?上海市南模中学援藏干部、萨迦县中学党支部书记陈凤广和南洋中学援藏干部、萨迦县中学副校长杨杰到处“找”种子,想方设法在校园里种下一片小树林。学校还搭起了晾衣架,教孩子学习洗衣服、晾衣服。“项目虽小,但有意义。从表面看,是改善了硬件,实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陈凤广说,小小的卫生习惯,帮助孩子今后更快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将终生受益。
授之以渔,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高原气候恶劣,援藏干部大多出现了头痛失眠、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高原反应,夜间教师们常被自己的心跳“惊醒”。
拉孜县冬季气温降至零下10多摄氏度,最大风力可达十五六级,体感极冷,连呼吸都困难。上海市共康中学援藏干部、拉孜县中学党支部书记杨洪峰曾来西藏不下10余次,但高原反应依然折磨着他。2年多来,因胃溃疡体重减轻了10多公斤,他说:没有家人在身边,但有西藏的兄弟陪伴着我。定日县地震多发,魏春杰在宿舍床头边倒放矿泉水瓶,笑称自制了“地震仪”。上海市致远中学援藏干部、江孜县闵行中学党支部书记刘生金女儿尚小,只能和小女儿视频电话,但他说:“人到中年,还能到边疆干教育,很值得。”
在日喀则双语师资培训中心,由上海援建的印刷馆、扎染馆、众创空间、远程多媒体电教馆等特色教室一应俱全;拉孜县中学的小小智慧屋里,学生可在iPad上接受最前沿的网络课程;头脑奥林匹克风暴挑战赛去年还首次登上雪域高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地教师勤奋好学,缺少的是优秀的引路人。为了让西藏教师尽快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上海老师们抓住一切机会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他们。
“希望通过三年援藏,搭建一个‘零距离’的互助交流平台,为当地留下完备的教育体系和一支带不走的。”上海市教委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广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