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总书记对广东寄望殷殷:“广东是经济大省,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必须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走在前列,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6月22日《南方日报》)
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中央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行动纲领和总路线图,全球最大的创新圈——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启动,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南粤大地蔚然成风,一大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备受关注。总结分析创新驱动发展的“广东路径”,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高位推动、政策引领。中央相关文件出台后,广东迅速行动,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任组长,加强战略部署和全局指导;广东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举措——《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及系列配套实施细则,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等政策措施均属国内首创,充分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投入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极大地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企业家创新更有底气;“重物轻人”问题得到扭转,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奖励科研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50%,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向广东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各项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政策创新红利逐渐释,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是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创新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大特点,也是优势所在。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全省从事研发人员达52万人年,规模居全国第一。同时,全省86%的高等院校、94%的研发投入、93%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为此,广东以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逐步打通延伸珠三角协同创新链条,促进技术、人才、信息加速流动,深圳、广州两大城市引领,珠三角其他7个地市协同支撑,“1+1+7”的创新“雁阵”逐渐成形,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另外,粤东西北地区主动借力,不断加快对接融入珠三角步伐,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利用珠三角的产业、技术、品牌、人才等资源,一方面拓展了珠三角优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加快了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三是扬长补短、形成合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在于整体科教资源比北京、上海和江浙地区相对落后,创新源头动力不足;“长板”则是市场化程度高,制造业发达,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的能力强。为此,广东一方面注重“扬长”,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培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格力、美的、比亚迪等在国内外均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企业超过5万家,5家企业跻身世界国际专利申请50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机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主力军。另一方面注重“补短”,去年组建了新的省科学院,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推动广东高校科研实力特别是理工科实力有望跃上大台阶,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面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机遇,广东唯有按照“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在充分挖掘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先行先试、敢闯敢拼的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南方网刘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