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6专题 > 2016两会 > 提案议案 > 正文

委员“会诊”山东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创新是改革驱动力

2016-03-01 22:42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供给侧改革将给山东带来哪些机遇?改革千头万绪,具体应该从何种途径入手……今天下午举行的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助力十三五,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记者会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5名委员从化解过剩产能、创新驱动、探索改革路径等方面畅所欲言,先后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十几个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月25日下午,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助力十三五,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记者会在政协大厦举行。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记者 樊思思)供给侧改革将给山东带来哪些机遇?改革千头万绪,具体应该从何种途径入手……今天下午举行的山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助力十三五,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记者会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一热点,5名委员从化解过剩产能、创新驱动、探索改革路径等方面畅所欲言,先后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十几个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供给侧改革着眼中长期发展,将给山东带来重大利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件中长期的事。”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在发言中表示,供给侧改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主要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他说,不管是改善资本的品质,还是提升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弄清楚了这一点,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供给侧改革关注的是中长期的系统性结构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说供给侧改革对山东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呢?针对这个问题,张卫国认为,如果说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可以依靠短期刺激消费拉动投资的话,山东的产出则主要依靠中间原材料和大规模投资,产业结构偏重,面临着资源消耗、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模式很难保证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正符合山东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将给下一步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3个路径打开供给侧改革局面,化解过剩产能要打组合拳 

   “山东推进供给侧改革任务繁重,千头万绪应该从哪里入手?”针对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宋守军表示,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例,这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共同发力,由政府建立落后企业清算破产等机制,通过市场进行适当引导,同时也要借助社会力量。“化解过剩产能没有单一途径,必须是一套组合拳。”宋守军说,无论是从政策和体制机制上,还是从各方面配合上,都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化解产能过剩必须依靠改革,而且要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对于山东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张卫国总结了3条路径,一是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山东在这方面具有优良的地理位置和工业结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二是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向高端产业升级;三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演进。 

  “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山东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详细标准。”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超丽补充说,根据《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7年底前,山东将全面完成现有落后产能淘汰任务;计划到2020年,化解淘汰冶金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 

  调结构创需求,创新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驱动力 

  “未来的消费需求将不再来源于‘需求’,而是来源于创新创造的新需求。”针对记者们感兴趣的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省政协委员、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王柏华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人们考虑的是如何吃饱穿暖,在如今满足了衣食住行等需求的情况下,新的需求则需要通过创新来创造。从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供给质量,在中高端市场和新兴产业领域站稳脚跟,从而有效塑造竞争优势。 

  在省政协常委、青岛市副市长栾新看来,创新是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最有效的手段。以青岛的船舶产业为例,正面临着产业附加值低、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全市3家造船厂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在百分之四十多,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尽快研发一批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是当务之急。低附加值产业急需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高附加值产业更离不开创新支持。栾新又举了一个平板玻璃的例子,青岛的平板玻璃产业相对附加值较高,产能利用率保持在较好水平,暂时没有面临去产能的压力。但是,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想维持目前的产量和发展前景,就必须加大创新投入,跟上整个行业的前进步伐。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