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这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法律,填补了法律空白。其中,网络实名制更是将网民从过去的网络‘道德约束’上升为‘法律约束’。”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永江说。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谢永江说,之前,网民在网上发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现在则有了清晰的身份认证,有了明确的追责机制,网民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实名制是网络安全的“助推器”
那么问题来了,依靠实名制是否就能有效遏制网上谣言和网络诈骗?
谢永江表示,首先不应对实名制赋予太多的功能,我国互联网实名制遵循的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他举例说,之前国外也有一些国家搞过实名制,但遏制谣言等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实名制下,我们更多的是想倡导网民的一种负责任的言论态度。让实名制真正成为互联网秩序安全走向规范的‘助推器’。”
网络实名制的推行,在查明不实信息的来源的同时,是否会将网民在网络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行为视为传播谣言、泄露隐私?
谢永江说,互联网的开放必然伴随着风险,网络传播谣言最大的特点是“是否存在故意编造事实传播谣言”。
其次,网络空间既是一个虚拟世界,也是相对开放的网络化社会平台,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正确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行为加以保护。
最后,对于网民来说,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对网络执法监督机构来说,要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法治保障水平,加强网络治理实践能力,在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的同时,将网络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用“网络速度”解决“网络问题”
中国有7亿网民,这肯定需要管,但怎么管?
谢永江说,我国的网络管理部门一直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治理规律,并成功高效地处理了“魏则西事件”、“百度血友病贴吧事件”等网络热点问题。
处理“魏则西事件”中,在成立调查组一周后,公布调查结果。30天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60天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可谓用“网络速度”解决网络问题,让网络热点事件迅速回归理性,充分展现了高效的网络治理水平。
谢永江说,未来,我国还将围绕《网络安全法》的实施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