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7专题 > 香港回归20周年 > 历史回顾 > 正文

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丨天水围:百姓生活20年

2017-06-20 14:2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为香港第三代新市镇,天水围曲折的发展路径和其回归以来20年的变迁很有代表性。新华社记者近日三次走进天水围,搭轻铁、进街市,采访扎根当地20余年的区议员,入户访问当地老住户,亲身感受天水围的生活质感。

  这是位于天水围的香港湿地公园和身后的天水围公共屋邨(5月22日摄)。   “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回归之后的天水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55岁的天水围居民陈志展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说起天水围周边的丫髻山、龙园、湿地公园,他如数家珍。作为香港第三代新市镇,天水围曲折的发展路径和其回归以来20年的变迁很有代表性。新华社记者近日三次走进天水围,搭轻铁、进街市,采访扎根当地20余年的区议员,入户访问当地老住户,亲身感受天水围的生活质感。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这是位于天水围的香港湿地公园和身后的天水围公共屋邨(5月22日摄)。“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回归之后的天水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55岁的天水围居民陈志展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说起天水围周边的丫髻山、龙园、湿地公园,他如数家珍。作为香港第三代新市镇,天水围曲折的发展路径和其回归以来20年的变迁很有代表性。新华社记者近日三次走进天水围,搭轻铁、进街市,采访扎根当地20余年的区议员,入户访问当地老住户,亲身感受天水围的生活质感。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陈志棠向记者展示他的太极拳服装(5月24日摄)。新华社发(王玺摄) 

  陈志棠向记者展示他的太极拳服装(5月24日摄)。新华社发(王玺摄)

  在香港新界天水围,市民搭乘天水围环线轻轨出行(2016年5月31日摄)。新华社发(王申摄) 

  在香港新界天水围,市民搭乘天水围环线轻轨出行(2016年5月31日摄)。新华社发(王申摄)

  这是位于天水围的香港湿地公园和身后的天水围公共屋邨(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这是位于天水围的香港湿地公园和身后的天水围公共屋邨(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昀摄

  这是6月6日拍摄的香港天水围公共屋邨。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这是6月6日拍摄的香港天水围公共屋邨。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在香港新界天水围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急诊服务演练(3月6日摄)。新华社发(王申摄) 

  在香港新界天水围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急诊服务演练(3月6日摄)。新华社发(王申摄)

  陈志棠夫妇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结婚照片(5月24日摄)。新华社发(王玺摄) 

  陈志棠夫妇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结婚照片(5月24日摄)。新华社发(王玺摄)

  人们在香港天水围北一个公共屋邨社区内休闲(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人们在香港天水围北一个公共屋邨社区内休闲(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三名老人在香港天水围北一个公共屋邨的社区活动中心玩牌(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三名老人在香港天水围北一个公共屋邨的社区活动中心玩牌(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这是6月6日拍摄的香港天水围公共屋邨。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这是6月6日拍摄的香港天水围公共屋邨。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宋莉
分享到:
./W02017062051775945939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