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7专题 > 香港回归20周年 > 辉煌成就 > 正文

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接受东方网专访 行得稳、走得远,“一国两制”是香港未来发展最大优势

2017-07-01 18:37 来源:东方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董建华先生,从1997年到2005年历任香港特区第一任、第二任行政长官,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6月29日下午,在香港前特首办公室(坚尼地道28号),80岁的董建华先生精神矍铄、妙语如珠,回忆了就职首任香港特首前后的许多难忘印象,总结了香港回归20年在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并对香港的未来表达殷切的寄望。

  东方网记者徐世平6月29日报道:2017年6月29日下午,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历史时刻即将到来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接受了东方网总裁、总编辑徐世平的独家专访。

   

  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董建华先生,从1997年到2005年历任香港特区第一任、第二任行政长官,是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6月29日下午,在香港前特首办公室(坚尼地道28号),80岁的董建华先生精神矍铄、妙语如珠,回忆了就职首任香港特首前后的许多难忘印象,总结了香港回归20年在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并对香港的未来表达殷切的寄望。

  东方网第一时间将本次独家专访的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访谈正文中徐世平提问简称为问、董建华回答简称为答):

  问:董先生您好。我代表东方网6000多万用户,专程到香港来采访您,也向您问好。香港和上海,对于您来说,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上海留下了您在儿童时代的许多足迹。您是否可以用上海话向上海的朋友说几句话?

  答:哈哈,好的。这是我第一次用上海话接受采访,有点不太习惯。要用广东话换到普通话,再到上海话。你让我想想用上海话怎么说。我出生在上海,曾经就读在上海南洋模范小学,在徐汇区。上海可以说是我的“第一故乡”。我十一岁到香港来,广东话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说,交流沟通非常吃力。当然,后来都没有问题了。我在想,我也要好好练习,今后也用上海话接受采访。

  问:前不久,您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您是1937年7月7日出生的。可是,我看了您的资料,上面的记载是5月29日,这是怎么回事?

  答:我确定是1937年7月7日生于上海。但是,过去家里人,都喜欢用阴历,那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我到香港去的时候,要登记身份,家里人就报了5月29日。香港人是不用阴历的。但是,我的父亲经常提醒我,我是7月7日生的,是国耻日。你要“勿忘国耻”。(以上问答均为沪语)

  问:从上海到香港,您也从一位“上海小囡”,和香港一起成长,更成为“香港精神”的典范之一。在从中英谈判到香港回归的过程中,您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认为,历史选择了您作为首任香港特首,这是历史的选择。我想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决定,放弃家业和产业,出来竞选香港特首,可以说说当时的心路历程吗?

  答:在1997年的7月1日,我最难忘的一个时刻,就是看着英国的国旗降下来了,我们的五星红旗升上去了。当时,我作为一个60岁的人,盼望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香港回归祖国了,这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个很感动很感动。

  我小的时候,在英国读书。后来,我的父亲让我到美国去实习。从美国回来之后,我父亲又让我到他的船业公司工作。1980年代,我父亲去世后,整个家业都落到我身上,当时真的很艰难,但是我们挺过来了,而且还做得不错。这是为家业,我们都是很拼的。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还经常带我到外滩,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个教育是根深蒂固的。他告诉我,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为国家民族做点什么。在香港回归前的二、三年,许多朋友劝我出来为国家做点事,后来邵逸夫先生跑来劝我,说我应该出来了,我开始还有点犹豫,但是,我想到我父亲的话,我们要为中国人做点什么,所以就站出来了。

  我知道,做特首的责任真是很重的,因为“一国两制”是一个不可以失败的事业。所以以后的这样一段时间里面,就是每天、每天,努力、努力地工作。

   

  问:在您就任首任香港特首伊始,香港遇到了从东南亚蔓延而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这是您首任特首任期内的第一个重大挑战。您带领香港抗击金融风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对此,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答:1997年7月1日,我们庆祝了回归。7月2日,我们还沉浸在喜庆氛围里,泰国的货币就同美元脱钩了,亚洲金融风暴开始了,就是24小时以后就来了。

  我们知道,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金融更是如此。人家打个喷嚏,我们就会感冒。随着亚洲金融风暴的一步步加深,到了1998年的8月份,国际的炒家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发起攻击。因为我们的汇率是同美元挂钩的,他们就想冲破这个联系汇率,那么他们可以有利可图了。那么在这个同时,他们又抛我们的股票,也可以在股票里面获得好处。这个也是我们一开头没有预想到的一个攻击。

  八月份,我们看清楚了以后,启动了一个反击,结果我们是斗赢了,好像做了英雄一样,我们也很高兴。其实当时的风险是很大的,但总算还是做成功了这一件事情,我们也赚了很多钱。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都觉得很骄傲,我们也很骄傲。当然,这里也有运气的成分。当时,俄罗斯的金融出了问题,也影响到了炒家的利益,有些巨头无暇他顾,纷纷撤资离港。

  香港是一个非常开放性的经济体。所以这个金融的风波,它时时刻刻会来,这种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我们要加倍警惕。

  问:作为香港特首,位高任重。在您的两任特首任内,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还经历了SARS,那个时候,您感觉煎熬吗?难吗?

  答:你问我什么事情最难忘,就是2003年SARS,一共死了300多个人。我是一个特首,我觉得相当难过,每天看到这些数字进来,担心得不得了。人命关天啊!这也是我八年特首经历最艰难的时刻。后来终于在6月24号,世界卫生组织说,SARS FREE,就没事了,才松了一口气。

  在最最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给我们极大的支持。当时,香港的防护服等医疗设施都没有了。内地当时也很困难,但是,中央调给了我们大量的医疗物品。没有中央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可以渡过难关。事情过后,香港经济面临巨大困难,中央政府又开放了“个人游”,对香港经济给予巨大支持。同样,在金融风暴过程中,中央政府也给我们极大支持。没有中央政府的力挺,我们也过不了难关。

  问:香港回归祖国的这20年,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进行实践的20年。今天,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说了“行稳致远”这句话。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一国两制”的落实,对香港太重要了。“一国两制”事关国家大业,20年来,总体而言,香港百姓都是支持“一国两制”的。

  对“一国两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有了“一国”,才可以有“两制”。不能说,我就是关心“两制”,其他不管。我特别认同,我们既要坚持“一国两制”不会变、不动摇,也要坚持“一国两制”不变型、不走样。只有行稳,才能致远,香港才会有希望。

  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好理解,香港人的生活,他们生活的常态啊、习惯啊,都没有什么改变的。但是,有些东西,比如,对国家、对民族,我们要开始去了解,要去更多地接触。我们不能离开“一国”去谈“两制”。“一国”是重要的政治基础。

  “一国两制”是我们过去和今后香港繁荣稳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情,行得稳,才能致远。所以习主席今天提醒我们这件事,是提醒我们“一国两制”的重要。

  我在这里想和大家说一句话,与习主席的每一次见面,都感觉到,他真的很关心香港的事情,而且他对香港的事,认识得好清楚。他很关心我们,很希望我们成功,希望“一国两制”成功,所以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关心我们,时时刻刻关心我们,我们很幸运。

   

  问:后天,也就是7月1日,现任特首梁振英将卸任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对于梁振英,您有怎样的印象,对于他在特首任期内的工作,您又有怎样的评价?

  答:梁振英先生做了特首以后,从2012年开始到2017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每年是超过4%的,其实是发展得相当不错的。而且他在房屋、土地、扶贫、科技、教育各方面都非常关心,是颇有成绩的。对老百姓的民生也是很上心的。

  梁振英还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占中”这样的事情,对香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处理的时候,还是相当沉着冷静的。这种事,我在国外呆过,处理不好,就会流血。但是,梁振英先生处理好了。很不容易。

  问:候任特首林郑月娥将在7月1日正式就职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对于林郑月娥,董先生对她印象如何?

  答:林郑候任特首,曾经是我的同事。她是香港非常优秀、有经验的公务员,她是香港老百姓喜欢的官员,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信任。她完全可以胜任香港所面临的各项挑战。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领导,我认为她可以带领我们去做好许多事,所以,我对她很有信心。

  香港面对的大的挑战,第一个是土地的供应、房屋的供应,因为楼价涨得很高,第二个是贫富之间差距的问题,第三个是年轻人上进机会的问题。这些都是迫切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将来林郑候任特首要面对的挑战。

  问:香港回归20年之后,仍然面临历史挑战和历史机遇。对于香港的未来,您有着哪些展望和期许?

  答:香港的未来要发展,“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

  我们可以做的事都是因为有“一国两制”的优势。比如香港的金融中心,我相信在将来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在很多很多方面,我们香港都有特别的优势。假如我们去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好好去干一番。

  还有其他很多方面,“一国两制”给了我们很多的优势。比如说电影业方面,现在内地看电影的人数增加了很多。香港回归以前大家说是东方的Hollywood,那个时候我们拍了很多电影, Hollywood第一、我们第二,有的时候是我们第三、印度第二。但是拍了这么多电影,给谁看的?香港的600万人,台湾的2000多万人,还有国外的华侨,没有了,加起来大概4000万人左右。现在有14亿人口要看电影,我们香港还没有把这件事好好地发展起来,我相信是有机会的。

  所以,在国家的经济每年6%、6.5%、7%的增长过程中,香港是有一个特别的角色的。我们希望,我们可以为国家服务,同时可以对香港自身的发展起到帮助。

  问:您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提到过一个词,这就是香港需要“心的回归”,我们怎么理解?香港“心的回归”,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答: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爱国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家传的。比如我,父亲就一直教育我们,有些事情,就是铭心刻骨的。但是,对年轻人来说,国民教育、历史教育就非常重要。过去,华人与狗的事,不需要人教育的,我都会记一辈子的。但年轻人就不见得,也没有好好读过历史,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影响,他们自然会有疑问,这些事为什么是天经地义啊?!他们不明白的。所以,年轻人的历史传统教育就非常重要。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去做的。只有读过了历史,我们才会明白,中国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了不起。中国历史上有过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吗?大家真该好好想想。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历史真的太重要了。

  问:最后一个问题,您今年80岁了,过几天就是您的生日,先祝您生日快乐。我的问题是,您都80岁了,还这样精力充沛,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我想,最重要的是乐观。做你要做的事情。乐观肯干。许多事情就会做好。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对人要宽容,对事要看得坦荡。坦坦荡荡做人,开开心心做事。你说对不对,哈哈!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W0201707016718371671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