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9专题 > 2019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特别关注 > 正文

经典抗战歌曲被恶搞 90岁老兵气得嘴唇发抖(图)

2015-12-05 19:00 来源:中国国防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老人不上网,他并不知道,这些曾陪伴他走过抗战艰苦岁月的铿锵旋律,如今在网络上被随意“加工”后,竟呈现出另外一种声音。

  点击进入下一页 

  抗战歌曲曾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抗日士气。图为延安时期军民高唱《黄河大合唱》。 

  尽管已年过九旬,抗战老兵施鸿飞依然保持70年前在部队的时间作息,早睡早起,每天携带播放器,有空就听一听抗战歌曲,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

  老人不上网,他并不知道,这些曾陪伴他走过抗战艰苦岁月的铿锵旋律,如今在网络上被随意“加工”后,竟呈现出另外一种声音。

  近期,经典抗战歌曲《黄河大合唱》被恶搞的视频在网上频频出现。这段视频出自某档选秀节目,视频中几位年轻演员伴着《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肢体动作,表情极尽恶搞,其中有人竟然声称这是“向冼星海先生致敬”。

  恶搞视频经网络传播发酵后,一段时间受到广大网友的留言谴责。网友“萌萌的驴狗蛋”说自己不是上纲上线,但不明白这样的恶搞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自己完全笑不出来;网友“秀水浪子”认为,生活中可以来点调侃、恶搞,但民族精神的东西是不能去触碰的……

  24岁的周晓媛是某网站的采编人员,这位90后最喜欢的抗战歌曲正是《黄河大合唱》。“这样下去很危险,前有抗战雷剧,现在又来抗战神曲,我们这一代人对抗战历史还能记得多少。”周晓媛说,她对这样的恶搞行为很反感。

  当浙江某部队干事余高斯将这段视频拿给抗战老兵金福元看时,老人气愤地嘴唇直颤抖,一时说不出话来,许久才慢慢嘟囔了一句:“不是这样的!”余高斯说,他很后悔将视频拿给老人看,“老人都九十高龄了,知道这些徒增悲凉。”

  文艺工作者们也坐不住了。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痛心疾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容儿戏,严肃对待才是最大的尊重。抗战歌曲本身就有着独特韵律,凝聚着历史的沉重感,任何恶搞与篡改都是不尊重艺术、不忠实于历史的表现。”他认为对经典音乐作品的传承,大众都应抱以严肃态度。文艺评论家陈先义对这种现象关注较早,他认为,抗战歌曲是承载抗战记忆和抗战精神的特殊文化产品,如今也被拿来恶搞,令人心痛。“这是一种冒犯和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这次网友中出现的“一边倒”的反对声音,陈先义认为不是偶然。他说:“国家需要有文明的秩序,公民应有正确的价值观,每个领域都有不该逾越的底线。对抗战歌曲肆意恶搞,是对历史、对英雄的大不敬,更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公众对此已有所警觉。”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被黄河的险峡急流和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场面所震撼,回到延安后挥笔写下诗作《黄河吟》。同在延安的作曲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在抱病期间用六天时间谱就了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这就是歌曲《黄河大合唱》的诞生过程。

  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孕育出一首首经典抗战歌曲,几乎每首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往事。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即使是周晓媛这个自称喜欢听《黄河大合唱》的媒体人,也只能勉强说出该作品的创作者,而对歌曲背后的故事所知寥寥。

  陈先义对此十分担忧:“年轻人对红色历史缺乏了解和敬畏,恶搞更多的是源于无知。”他认为,年轻一代要多学学近代史,特别是在对抗战历史、抗战歌曲多些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恶搞这些承载民族情感的历史记忆是多么幼稚。

  自2006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出笼”后,网络恶搞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网站为博眼球、获得高点击率无所不用其极,网友们在哈哈一笑中就完成了一次浅层次无意识的传播。陈先义认为,虽然主流讨伐声一片,但恶搞视频之所以能出现,说明其仍有一定市场,“表面上是搞笑,背后其实是有利益的驱动,因为有人喜欢看,就有利益可图,丧失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心。”

  陈先义认为,出现这种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下舆论的容忍度过高。他说:“如果有人站出来批判这个事情,就会有人说你保守,不接受新鲜事物。改革开放以前,文化领域过于严肃,也出现了一些假大空、口号式的作品,现在逐渐在放开,似乎一切严肃的东西都能恶搞,这显然不正常。”

  著名歌唱家张天甫曾在采访中讲述:“我有一次演唱完《芷兰花》后,台下几位小观众立刻就学会了,并表示真好听。”张天甫说,很多时候,这些好听的歌曲缺乏直通年轻观众心扉的渠道,因此提升新一代受众的艺术修养,首先要打通传播渠道。

  面对移动互联网创造的全新传播环境,经典歌曲应主动适应这种变化。陈先义认为,恶搞的方式虽然短时间内达到了快速传播的效果,但这种传播后患无穷。他说,比如对90后、00后这些没有听过抗战歌曲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恶搞剧一出来,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让他们觉得这个歌曲就是这么唱,原版的正确的东西反而被淹没了。

  痛心之余,记者深切感受到,让经典抗战歌曲在互联网时代原汁原味地传唱,正成为当下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首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这天,海内外媒体聚焦天安门广场,解放军千人合唱团首次亮相,在万众瞩目下唱响经典抗战歌曲。有网友认为,这种场合是对全民族开展抗战歌曲宣传教育的绝佳时机,今后应多举办各种形式的红歌歌唱比赛,有意识地引导年轻人参与互动。

  网络时代,摒弃恶搞,经典抗战歌曲正焕发新的生机。目前,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市网信办组织的《我们万众一心——抗战歌曲七十首》歌唱大赛即将落下帷幕。大赛中,经典抗战歌曲被上传至互联网,网友进入端口演唱并上传作品即可参赛,还可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等平台分享自己演唱的歌曲,甚至可以邀请朋友共同演唱,从而扩大影响面。北京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方式,能增强歌曲传唱、精神传承的效果。要让红色歌曲传得开、唱得响,让网民留得住,实现抗战歌曲和抗战精神的有效传播。”

  ■刘国杰 严秋涛 本报记者 石宁宁


初审编辑:宋莉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W0201907045315020101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