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19专题 > 宪法进网络 > 新锐评论 > 正文

一部仅有143条的法律 凭什么这么重要

2019-12-06 14:39 来源:法制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俗话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第一期视频就从被称作“根本法”的宪法开始。

  鲁网12月6日讯 俗话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第一期视频就从被称作“根本法”的宪法开始。

  正如韩大元教授所说,“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浓缩在一部宪法当中,我们要了解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就要回顾一下70年来中国的宪法是怎么发展的。”

   

  斗转星移,70年来,从物资匮乏到丰衣足食,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沧桑巨变,国家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人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部仅有143条的宪法,如何让人民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改革成果和社会发展都要靠它来保障?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后,如何把革命胜利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应运而生。在《共同纲领》的指导下,中央人民政府和新中国各个国家机构也相继诞生。

  1953年12月,毛泽东亲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湖边用77个日夜编写宪法草案初稿。在历时近3个月的制定过程中,1.5亿人次参与了全民讨论,极大地体现了民主精神,“人民性”深深地镌刻其中。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问世,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基本制度,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制度。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 “八二宪法”。它规范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所有成就,体现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八二宪法”后经历了五次修宪,而每一次修宪都可堪称为一部史诗。

  1988年修宪,为“私营经济”正名。

  1993年修宪,“市场经济”入宪,不仅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1999年修宪,修正案中增加“依法治国”四个字,让“法治”成为了国家意志,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保障。

  2004年修宪,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宪法修正案,“人权”理念越来越多地融入立法当中,从法律法规到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全面建构起人权保护制度。

  2018年修宪,为“全面实施宪法”呐喊。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是宪法监督的重要方式,对维护国家法治统一、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均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迭变,足音铿锵。

  透过时光隧道,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总结:

  首先,宪法根植于中国土地,始终以人民性为本质特征。

  其次,宪法是国家制度与法律体系的基石。

  最后,宪法能够保障发展,因为它坚持党的领导。

   

  我们相信,与时俱进的宪法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初审编辑:王丽雪 二审编辑:宋莉
分享到:
./W0201912065289143046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