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21专题 > 2021新春走基层 > 回家路 > 正文

新春走基层|“牛姥爷”阿日米德:牛年继续“牛”

2021-02-23 10:47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正月的锡林郭勒草原乍暖还寒。“牛老爷”阿日米德的草场上一株株沙蒿、沙柳在风中摇曳,几十头牛一边悠闲地踱步一边在沙蒿中觅食。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2日电  题:“牛姥爷”阿日米德:牛年继续“牛”

  新华社记者丁铭、哈丽娜

  正月的锡林郭勒草原乍暖还寒。“牛老爷”阿日米德的草场上一株株沙蒿、沙柳在风中摇曳,几十头牛一边悠闲地踱步一边在沙蒿中觅食。

  阿日米德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桑根达来镇的牧民,因他是当地最早调节产业结构、减羊增牛的牧民,所以人们都叫他“牛姥爷”。春节期间,老乡们都来这位“牛老爷”家拜年取经,请他进一步“传授”养牛经验。

  阿日米德与牧民们商量,今年在嘎查成立养牛合作社搞规模化养殖,同时他还与老乡们达成意见,进一步治理沙化草场。

  67岁的阿日米德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他的祖辈、父辈都以牧羊、养羊为生。早年,阿日米德也以养羊为主,由于打小爱骑马他还养了几匹蒙古马。

  “那时,虽然在2000亩草场上养着600多只羊,但家里依旧不富裕,草场也一天比一天差,冬天买草还要借钱。”阿日米德说。

  转机发生在2000年,阿日米德在一次走亲戚时发现,其他地方的牧民开始流行减小畜增大畜,不但收入翻倍,生态也得到了恢复。

  回家后他没跟家人商量就把羊群全部卖掉,换了30头西门塔尔牛。阿日米德把牛赶回家时,他的老伴哭得泣不成声,她说:“本就没养牛的经验,他还把其他品种的牛买回来,以后怎么养,怎么活呀!”

  面对新品种的牛,阿日米德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犹豫,他不仅向老辈牧民学习养牛知识,自己还钻研怎么能把牛养好。2003年,他又把自家的2000亩草场围封起来,在沙化的草场上种起了沙蒿和沙柳。

  在多年的实践中,阿日米德发现,给母牛多吃酸性的食材,产母牛犊的可能性高,于是他每天为牛群做“营养套餐”,不仅把牛养得膘肥体壮,每年母牛产母牛犊率也在70%以上。

  “每年牛犊就能挣20多万元,冬季也不着急买草料,种植的沙蒿沙柳就够牛吃了,最主要的是草原生态一天比一天好,很少刮沙尘暴了。”阿日米德欣慰地说。

  眼看,阿日米德家草场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周边的牧民们经常来他家取经,牧民们相继卖了羊,开始养牛,生活变得富裕,草原生态逐渐恢复。

  牧民那仁巴图是较早来阿日米德这里学习养牛经验的人,2020年,他家接产牛犊50多头,繁成率达85%,纯收入达到50余万元。

  那仁巴图说:“‘牛姥爷’的繁殖牛群经验让牧民们过上了好日子,牧民们都佩服他,愿意向他学习取经。”

  近年来,在锡林郭勒草原像阿日米德一样调整畜牧业结构,减少羊群、扩大牛群的牧民越来越多了,锡林郭勒盟肉牛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锡林郭勒盟牛的存栏数量每年稳步提升,近5年肉牛存栏量由154万头增加到173万头,全盟肉牛存栏量占全区比重由22.9%提高到27.6%。

  每每看见自家牛群,阿日米德心里总是美滋滋地。他看了看觅食的牛群说,夏日里这片牧场美景如画,碧绿的原野上弥漫着草香,牛儿悠然成群……


初审编辑:张小南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