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2021专题 > 网络中国节·清明 > 清明祭英烈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张伯简

2021-03-31 15:19 来源:人民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内,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城而过,通达古城中心剑阳楼。剑阳楼往南不到200米,有一栋庄严肃穆的二层小楼——张伯简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布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今年内开馆。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内,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城而过,通达古城中心剑阳楼。剑阳楼往南不到200米,有一栋庄严肃穆的二层小楼——张伯简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布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今年内开馆。

  2017年,剑川县决定把张伯简革命史实陈列室搬迁到这栋小楼内,并更名为张伯简纪念馆。受当时条件限制,1987年投入使用的陈列室设在剑川县景风公园的一间老房子里,面积不到50平方米。“陈列室虽简陋,但每年清明节,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不少。”在陈列室工作了8年的张丽萍介绍,张伯简纪念馆开馆后能够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张伯简,1898年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早年曾入滇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为追求真理,他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冬在德国柏林加入共产党。

  张伯简忘我地投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中。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学联,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张伯简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他从上海给故乡亲人的信中说:“甫至上海,即为团体工作羁滞,责任所在,义不容辞。”“伯简现在和将来,都要从事民族革命工作,生活早东暮西,实无法顾及家庭。”

  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1925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国较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该书被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将此书作为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目予以推荐。

  1926年8月,张伯简参加省港大罢工,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张伯简牺牲90余年后,他的家乡剑川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剑川县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五网”建设打牢跨越发展基础,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初审编辑:李秀娟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剑川县;剑阳楼;被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发展史;革命精神;民族革命;候补委员;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W02021033155186291949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