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学生”居然得了诺贝尔奖?
英国人约翰·格登刚刚因细胞研究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不过,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8日爆料,格登在求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一张成绩单是格登唯一装在框内摆放起来的东西,因为这让他想起一名中学老师对他的嘲讽,宣称他如果在大学选择自然科学专业,将“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见10月9日《新闻晚报》)
“笨学生”却获得了顶尖级的科学成果,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在求学时期的成绩差、特性独立、桀骜不驯、怪点子多甚至是挑战世俗等,真的不能被界定为不可救药、没有前途等。因为这种桀骜不驯和所谓的“差”更可能是一种思维活跃的表现,是一种潜在的强势智能。在未来的合适的环境中,这种能量有可能会迸发和璀璨展现,进而转化成一种卓越能力和超凡智慧。
遗憾的是,在我们这里,教育评价、教育观念、社会文化的“嫌贫爱富”几近疯狂,将“好学生”奉为上宾,进行不遗余力的挖掘,而那些成绩不够好,性情顽劣的“捣蛋”孩子,多会被学校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因为“差学生”总会影响班风学风和升学率。
我们总是过分强调成绩、升学率等等,而忽视了对“差学生”的最起码的尊重和平视。我们太强调整齐划一,而忽略了“差学生”的个性光彩;我们太强调管理省事,而牺牲了“差学生”的巨大潜能。尽管很多人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合法化的不负责任”,但他们仍继续冷落“差学生”,这是教育的悲哀。
值得庆幸的是,时下,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冷落差生的倾向,开始纠偏,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特意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教育改革方向。再如,高教改革试点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标准将“记忆力、洞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纳入考试范畴。这些都是在强调一点:积极实施多元评价。
所以,我们学校的教务管理、班级管理以及整个教育文化,都要逐渐修正落伍观念,用欣赏的角度善待每一个孩子,用教育家情怀挖掘他们身上的巨大能量,让更多“差学生”也有机会和空间成长为如格登一样的佼佼者。
- 诺贝尔奖因经济危机奖金数额将削减20%2012-06-12
- 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蓝色LED打开自由色彩大门2014-10-08
- 2010年诺贝尔奖今起陆续揭晓 奖金约146万美元2010-10-04
- 中国科学家获搞笑诺贝尔奖2010-10-04
- 2010年诺贝尔奖即将揭晓 21人成为夺奖大热门2010-10-04
- 诺贝尔奖提名保密50年2010-10-04
- 安德烈·盖姆及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10-05
- 2010年诺贝尔奖今起揭晓 获奖名单如何出炉2010-10-04
- 三名科学家因对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获奖2010-10-06
- 2011搞笑诺贝尔奖公布:甲虫会和酒瓶交配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