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十八大:世界眼中的历史方位

2012-10-08 08:29:36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 金秋时节,十八大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日益临近。同时,国际舆论对中共十八大的评述也显著增加,因为这是其他国家观察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契机。

    从深层次看,国际社会重视十八大,是因为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中共过往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世界对中国的执政党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世界看到了,建党90多年来,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建国60多年来,中共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硕果累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施政10年来,中国在实现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外国观察家们认为,中共在这些历史坐标上取得的骄人业绩构成了十八大召开的重要背景,而十八大是中国的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标志性时刻。尽管未来充满挑战,但中国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国际舆论认为,世界见证了中国不平凡的10年,十八大将是对这10年的一个总结。

    “从2002年到2012年这十年是中国发展、壮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历史将会记住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 美国投资家库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法国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卡尔说,过去十年,中国不少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城市化成果显著,中国企业开始对外投资,中国从一个全球消费品的生产者,正开始变成了一个世界设计和创意中心。

    十年来,中国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令世界瞩目:

    2003年,中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6年,中国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2008年和2010年,中国先后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中国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份额贡献国,在两大机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外国观察家们认为:

    ——这是中国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快速发展的十年。

    曾任英国伦敦副市长的罗思义表示,他通过研究发现,过去十年,中国人均GDP增速超过了人类有据可考的历史上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的人均GDP增速。

    而美国投资家库恩认为,教育是中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过去十年,中国通过加大投入,不断缩小城乡、东中西部的教育差距。

    库恩指出,2009年,中国启动了医保改革,三年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13亿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95%,而且中国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农民提供最为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将最大的利益带给最多的人民这一点上,医保改革是过往十年最大的成就,” 库恩说。

    库恩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年极为重视科学技术与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

    他同时指出,很多人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在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传媒业的改革、增长、发展与进步。他强调:“现在,(中国)传媒与普通民众的需求和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传媒在创新上更加多元化,更具市场敏感性,经济生产力和财务效率也更高。”

    而在也门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亚辛看来,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民生改善、教育改革以及国内投资环境的积极变化。

    ——这是中国民主建设取得更大进步的十年。

    在中国累计工作长达18年的俄罗斯前国际文传电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对新华社记者说,西方国家经常指责中国没有解决好民主和人权方面的问题,说中国不允许批评政府,但根据他这些年在中国参加重要会议报道的亲身感受,两会代表和党代会代表都可以对政府或党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

    柯舍夫说:“中国领导人也常坦言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记者什么问题都可以提,没有任何限制。”

    库恩则认为,中共党内民主进一步强化是中国过去十年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党内民主赋予个体党员权利,增加透明度,让党委受到党代会的监督,引入投票机制以避免专断的决策,扩大在基层的直接选举机制”。理解中共的党内民主就是认识中国领导人是如何在全社会建立民主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开放性逐渐成为中国政党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政治开放性是通过内部多元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政党的开放性。

    他说:“当社会上出现不同利益群体时,(中国)执政党向他们开放,吸纳他们加入政权,通过各种机制来体现他们的利益。”

    ——这是中国发展道路获得更大认可,中国影响力得到更大提升的十年。

    “中国的独特经验和所取得的成就令全世界震惊,”埃及前驻华大使阿拉姆说。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综合各种人文、社会和经济理念在中国创建了一个成功的、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南非的南部非洲资源观察研究所所长卡本巴说,中国走出了一条受世人称赞的“中国道路”,它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富足,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注意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他认为,中国近年来在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国际组织体系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建设也令不少国际人士赞叹。丹麦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院长、著名汉学家沃姆教授说:“中国政府相当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孔子学院’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构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平台。”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面临的内外挑战依然存在,甚至还在不断增加,但中国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当前面临着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治理上的挑战。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务秘书长扎基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实力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亚太地区,美国更多地关注这一地区。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将触角伸向中亚,特别是阿富汗。现在,美国又在不断增强在亚太的军事力量。

    “美国实施这些策略似乎是为了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国,” 扎基说。他指出,中国提倡构建和谐世界,这意味着减少冲突、扩展合作,但美国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法国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卡尔则认为,在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以后,如何从战略上继续执行多极化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发展关系,如何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通过联合国加强全球危机的管理是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

    皮卡尔指出,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也是中国面临的任务。他说,中国“应该积极努力让国际规则更加公正,以便让全球危机不再因为结构性问题陷入危机”。

    ——中国也面临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内部挑战。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务秘书长扎基和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普罗科皮奥非常关心目前中国出口所遇到的问题。扎基指出,“美国和欧洲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目前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出现下滑,中国的出口市场面临威胁”。

    普罗科皮奥说,欧元危机,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的失业增加,导致了这些国家民众消费的急剧下降,美国也是一样。但是,中国要向这些国家出口,它们都是中国的商业伙伴。

    前国际文传电讯社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孙涛则更多地关注中国在实现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柯舍夫说,中国目前正在经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转型。他认为,如何增加人民收入、控制通货膨胀,应该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农民工和城镇人口的就业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

    孙涛认为,中国面临国内经济要素变化的挑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即将来临和土地资本化终将结束。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加速推进实质改革,其中包括财政和金融改革、保护和推动私人投资以及促进收入和机会均等方面的改革。

    皮卡尔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应进一步努力应对社会和民生方面的挑战,比如住房问题,幼儿园、学校等教育问题,道路交通问题等。

    国际舆论认为,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中国的发展前景非常光明。

    ——中国崛起重要原因在于领导层高瞻远瞩。

    丹中商业协会秘书长延森表示,十八大将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将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巴基斯坦前外交事务秘书长扎基认为,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政府换届制度。“中国能不断涌现一代代新领导人执掌国家政权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扎基指出,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领导层不断努力引导国家发展的结果。他说,“因此我认为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领导层高瞻远瞩带领国家前进,激发中国人民的潜能。”

    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终身教授普罗科皮奥认为,中共在十八大上即将产生新的领导集体,而此时世界正遭遇着严峻的经济危机,“新舵手将引导中国之舟继续行进在平稳的水域”。

    ——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丹中商业协会秘书长延森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因为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中国的内需会逐渐增长,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性在减少。“十二五”规划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延森说:“此外,中国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可持续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人民对未来更有信心。”

    也门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亚辛持有同延森类似的看法。

    “我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的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虽然我不能说出一个增长的数字,但中国政府在过去十年里所采取的睿智的政策已经足够让人相信他们能够继续治理好国家,” 亚辛说。

    亚辛表示,他相信中国能保证发展的平衡。他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战略措施和国内人口流动措施已经证明了中国有能力确保发展的稳定和平衡。

    也门外交部亚洲事务局局长阿沙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有能力继续推进改革措施,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和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同时妥善处理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保证平稳有序的发展。

    法国地缘政治学博士皮卡尔认为,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更加和谐,更加和平,中国的哲学思想能够让世界各国关系更加平衡,中国文化还能给世界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

    “这和西方认为的一个超级强权将通过军事力量来进行统治不同,我认为中国将创建一种合作的模式,” 皮卡尔强调。(执笔记者包尔文、赵卓昀;采访记者:张正富、应强、刘万利、曹妍、于大波、杨敬忠、贾瀚龙、刘彤、蒋旭峰、骆珺、刘向、张平)

责任编辑:宋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