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聚焦于都扶贫样板 看革命老区发展新风貌

2016-08-25 14:18:00 来源:中国江西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贡江镇思源社区是一个移民安置区

 

王检秀一家从山里搬出住进了新房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孙娟 李明水、见习记者邱业成摄影报道:1934年10月,8.6万余名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80多年后,这里又是一个新起点!8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正式在赣州于都启动,50多家媒体的数百名采编人员从这里出发,感受新时期下这块红土地振兴发展的热潮。

  告别大山喜迁新居

  在于都县贡江镇思源社区,36栋房屋整齐排列着。走进贫困户王检秀家里,客厅内一幅“马到成功”的十字绣十分显眼。王检秀介绍道,她家原住段屋乡枫树村,由于地处偏远,又有老人和小孩要照顾,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老公一人,一个月只有3000多元。

  “以前住在山里,是瓦房,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村里的人都搬走了,就剩我们一家在那。”王检秀坦言,如今有了好的政策,他们一家也从山里搬了出来。

  去年年底,王检秀一家住进思源社区,新房面积有110多平方米,住起来十分舒坦。“如今,天冷有人送被子,天热有人送风扇,过节还会有活动,感觉很幸福。”王检秀笑着说,这里这么好,不想回去啦!

  贡江镇思源社区是一个移民安置区,像王检秀一样住上新房的已有551户。于都县移民与扶贫办副主任叶小飞介绍,社区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管理,卫生所、学校、宽带等配套设施也已完善,社区内的居民还能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内就业,是一个梦想家园!

  近年来,于都大力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打造了贡江镇思源社区、罗坳大桥移民新村等一批安置示范点,让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该县有4400余户计2万余名深山移民告别大山喜迁新居,“进城进园”走上脱贫致富路。

  巧用电商增加销路

  “以前销售渠道死板,加上信息闭塞,村民们即便种了大量的脐橙,想在当地卖出好价钱也要靠运气。”回想起曾经果农们的无奈,如今已是“农村淘宝”于都县罗江服务站负责人的雷艳梅不免感叹。

  2011年,雷艳梅在北京生小孩期间,与邻居们聊起各自家乡的特产,便萌生了卖老家赣南脐橙的想法。2014年,雷艳梅回到于都罗江,通过电商销售脐橙、蜜柚、马蹄、冬笋等新鲜果蔬。仅4个月就卖出15万公斤脐橙、5万公斤柚子,销售额达180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雷艳梅开始带领村里的百姓一起通过网络销售土特产,2015年累计帮助10户贫困户,销售额达260万余元。近一年来,她为本地村民代购了近90万余元网上优质商品,按每单平均为村民节省10元计算,已为村民节省近6万余元开支。

  “于都农产品资源多,市场广,只是销售环节问题大,而电子商务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发展潜力非常大。”雷艳梅说。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于都及时抓住“互联网+”新机遇,搭上电商迅猛发展快车。截至今年7月底,所有村级服务站成交订单30.94万余笔,线上成交金额7230多万元,全县已发展个体网店5720家,电商交易额突破42亿元。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走进于都县岭背镇金溪现代农业观光园,道路两旁的瓜果蔬菜长势茂盛,有茄子、苦瓜、羊角蜜香瓜等。岭背镇党委书记王曲生介绍,近2000亩的农业园内有各类果蔬,主要销往县城和中心城区,完全不愁销路。

  金溪现代农业观光园原来一片荒芜,由于农田经常被淹,百姓生活十分困苦。2013年,岭背镇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结合实际,在金溪、金星两个村打造建设了岭背镇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优先解决贫困农户就业的问题,最终把产业的优势转化成为了岭背镇精准扶贫的优势。

  如今,在观光园内,不仅可以采摘新鲜的水果,还能在水上乐园内嬉戏,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前来游玩,贫困户们得到的分红也因此增添不少。

  “以前一年忙到头,最后没见多少钱,自从建起了这个农业产业园,我们在大棚里种香瓜、种蔬菜,一年总收入也有2万多元。”正在蔬菜基地干活的贫困户邹桃香笑着说道:“现在彻底脱贫了,以前连稀饭都吃不上,现在家里盖了新房,经常都有鱼肉吃,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胖啊!”

  王检秀笑了,因为她带着孩子从山里搬了出来;雷艳梅笑了,因为她带领老百姓们找到了一条增收新渠道;邹桃香笑了,因为她生活好了,身体也发福了……这一张张笑脸正是赣州扶贫攻坚取得成效的最好见证。革命老区已开启“新长征”,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