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土坯房变身独栋小楼 瑞金华屋村的蝶变路
右边的土坯房经历了岁月的变迁
左边鳞次栉比的独栋小楼
中国江西网讯 记者孙娟 李明水、摄影记者邱业成报道:站在江西瑞金黄沙村华屋小组村口,新旧对比的房屋格外醒目。几间土坯房与白墙灰瓦的独栋小楼左右辉映,仿佛向世人诉说着这80多年来的苦与乐。8月24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团走进赣州瑞金,听烈士后人讲述他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华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全村43户人,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在一次“扩红”中,全村17名男青年同时上前线,最小的13岁,最大的也仅20来岁。可是,华屋的17名儿郎再也没有回来。
低矮土楼、土灶台、木板床……华屋也是落后的贫困村,附近村庄有“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不过,这一切从2012年发生转折。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快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任务。
政府补贴、贴息贷款、社会捐助……2013年,华屋村按照“保留一部分、拆除一部分、全部统一安置”的思路,破土动工改建房屋,村里的百姓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225平米的二层半小楼,幸福安乐的生活从此展开。
华水林及父亲向采访团讲述着发家致富的故事
50岁的华水林是红军烈士华钦材的孙子,在毛坯房改造以前,他们全家20多人一起挤在毛坯房里。“父母加6兄妹还有小孩,总共有20多人,房间根本不够住,一间房至少要搭两张床。”每逢刮风下雨,华水林一家就提心吊胆,不仅是因为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也很担心屋顶瓦片被大风吹掉。
1988年,华水林出外务工,主要在建筑工地干些体力活,但由于工资低,来回车费又贵,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新政策出台后,2015年,华水林一家也住进了200多平米的新房,居住环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14年回家承包了十亩蔬菜大棚,通过农村电商每天销售千余斤,去年收入大概有4万余元,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华水林笑着说,现在在家安居乐业,心里面也踏实了,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房屋外的红色对联
党中央的一份厚爱,让华屋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华水林的幸福变化,也发生在华屋村每一户家庭。打开思路的华屋人,开始在红色文化资源上动脑筋,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收入逐年提升。
“村里建农家旅馆的有37户人家,共120间房屋,每个房间每晚60元。”叶坪乡党委书记王春华介绍,随着当地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客流量也逐渐增大,4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2230元,如今已达8500元。
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房屋外的红色对联熠熠生辉,见证着华屋人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深入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赣鄱大地上,无数个贫困村庄也正经历着华屋村式的华丽转身。
- 网络媒体走转改:"最古老"乡村闹新春 全村出动拔河跳舞2016-02-14
- 【网络媒体走转改】江西兴国“农家书屋+电商”蓬勃发展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聚焦于都扶贫样板 看革命老区发展新风貌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兴国致富新模式:农家书屋开拓电商创业路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从“万亩油茶”到“千亩蔬菜”江西兴国开启脱贫致富新模式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赣州输“金”活“血” 助贫困户搭乘致富“快车”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瑞金叶坪乡华屋村的脱贫巨变(图)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从“光棍村”到移民新村 脱贫又有新思路2016-08-25
- 【网络媒体走转改】探访瑞金红色革命旧址 缅怀先烈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6-08-30
- 【网络媒体走转改】再出发:从长征开始的地方寻根追梦铸魂——“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江西站活动综述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