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作者:陶蕾韬(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久前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刻,劳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立足实践,认识世界,探索真理,不断完善自己。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的人,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当代大学生应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在劳动中增阅历、长才干、坚意志、熟技能、知荣辱、懂感恩,为美好的未来做好思想、信念、人格、品质上的准备。因此,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出为人民大众劳动、为党为国家奉献的新青年。
一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其中的劳动实践则是我们生产和发展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之一。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确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哲学命题,可以使青年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认知劳动,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世界观培育功能。通过劳动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和方式,认清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劳动、劳动者、劳动方式。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青年学生在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了解人民的疾苦及劳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加深广大青年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最终形成正确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劳动观决定劳动态度,劳动态度影响劳动者的精神面貌。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使其在劳动实践中成长、成才。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大学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本清源,反求诸己,思考如何才能紧跟时代,夯实基础,服务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以劳动为基础,以知行合一为取向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是也有个别大学生缺乏劳动、拈轻怕重、浮躁懒惰、耽于幻想,只是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的检验,缺乏劳动的锻炼,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使得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迫在眉睫。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一方面要使大学生通过对劳动意义的学习,坚定劳动的信念;通过对劳动规律的学习,掌握劳动的方法;通过劳动规章的学习,遵守劳动的纪律。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工厂社区,以人民群众为师,以公共服务为业,实现知行合一的真正的劳动实践。
马克思说:“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着眼新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实际情况,依托大学的教育资源,和社会密切合作,引领大学生努力劳动、艰苦奋斗,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通过劳动中的知行合一实现真正幸福的人生观。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决定了大学生以后的成长道路和成才方向,也决定着大学生将来对社会的奉献程度,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和择业观,才能使大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意志,形成坚定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三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更加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劳动是中国人民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主体通过劳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获得自由与发展,也必将通过劳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意味着新发展,但是社会主义的内核不能丢,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不能变。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参与社会主义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身体力行、踏实奋进的劳动品质和以崭新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向新时代献礼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承载着劳动育人、劳动创新的时代任务,更承载着砥砺大学生公共服务精神的教化功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即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奉献情怀和服务意识,培养他们通过劳动实践磨炼意志、砥砺品格,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最终通过劳动培养大学生成为为人民服务的骨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社会主义的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要在德智体美上成为优秀的时代新人和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也必须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本质,了解社会责任,明确奋斗方向。新时代大学生要在劳动中展现精神面貌,在劳动中修正价值取向,在劳动中提高技能水平,为实现美好生活给自己定目标、加任务、压担子。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育人优先、遵循规律、着力创新,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导大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8日 06版)
- 黑龙江海伦市: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过年2021-02-06
-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更多学生安心求学2021-09-03
-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南昌公安推进反诈宣传进高校活动 为大学生打造识骗防骗“金钟罩”2020-12-03
- 武汉多举措助大学生就业创业2020-12-05
- 逐梦黑土地——返乡大学生创业助力乡村振兴2021-01-08
-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我上的是梁家河的高中、梁家河的大学”2021-05-02
- 909万高校毕业生,如何走好就业第一步2021-05-14
- 大学生就业进入冲刺期 促就业创业“暖招”齐发力2021-06-08
- 教育部: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将加大财税等扶持力度2021-10-15
-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我为冬奥添抹蓝"活动启动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