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来自山东德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晓菲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讲述了自己的履职故事。王晓菲是谁?有着怎样的经历?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山东德州恒丰集团,了解德州恒丰集团技能处副处长、高技能教练王晓菲从纺织女工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
王晓菲代表
从纺织女工到全国技能比赛冠军
2003年,刚从技校毕业的王晓菲成为细纱车间的一名普通挡车工。闷热的车间、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枯燥的重复性动作……这一切都让当时年仅18岁的王晓菲认识到,当好一名纺织女工并不容易。王晓菲刚来工厂的时候是夏季,车间里更是闷热得不行,身上的人造棉短袖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我回家也曾给家里发过牢骚,也埋怨过工作累。”王晓菲说,当她抱怨的时候,父亲给她讲了身边普通工人通过劳动技能比赛,最终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励志故事;再加上厂里之前就有纺织工人凭借出色的技术成为劳模的例子,这让她找到了目标。
通过五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王晓菲在2008年的全国技能比赛中等到了机会。她从公司、全市、全省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比赛,并最终拿到了全国技能比赛的冠军。
主动求变 在偶然中求必然的创新路
这些年来,王晓菲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后创新了5项操作法。在她眼里,有的创新是不得不做的改变,有的创新则是主动求变,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减轻工人工作负担。“因为我也是一名纺织女工,特别能体会她们的感受。”
“我觉得很多的创新都是很偶然的。”王晓菲所在的企业引进了氨纶包芯纱,就是在纯棉纱线中包入氨纶丝,让纱线变得有弹性。一开始,工人们都会随身带一把小剪刀,用来剪氨纶丝。但用剪刀容易伤到皮辊,影响纺纱质量;工人们把剪刀放在围裙兜里,容易把衣服戳破,也容易伤到自己。
为解决生产隐患,王晓菲开始了一次次的试验。与剪刀相比,用手把线头掐断更安全,也不会损伤机器,但找对方法不容易。“一开始确实是不好弄,怎么拽都拽不断。”经过不断地尝试,王晓菲发现了其中的诀窍,创新了“食指勾断氨纶丝法”,具体做法就是在纺纱过程中,用食指勾住紧绷的氨纶丝,然后快速做一个回转动作,就能不费力地把氨纶丝掐断。“动作要快、稳、狠。”王晓菲创新的这项操作法,一直沿用至今。
不忘纺织女工身份,努力践行代表职责
2018年,王晓菲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我是从一名纺织女工走出来的,所以我现在做的很多工作与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相关。”王晓菲说,前些年因为政策变动,有些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名次的优秀工人没能拿到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这也就意味着职称和待遇上不去。
2019年,全国开始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把技能认定权落在企业里,工人评级由企业自己说了算。王晓菲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她提出了放宽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申报门槛的建议。2021年,王晓菲所在企业获得了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自主评价资格和企业技术人才自主评价资格,通过一次评审,就可同时办发职称证书和技能证书,实现了“一评双证”,在全省率先打通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2021年,德州恒丰集团有上千名职工解决了技能等级认定问题,大家干得更有奔头、更起劲了。
今年,王晓菲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的建议。作为民营企业里的一名员工,王晓菲在调研中感受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型民营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还是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此,她希望国家能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我感觉当全国人大代表这四年来,我能够去了解民生民意,然后形成自己的建议,提报给相关部门,得到他们的答复,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有成就感。”王晓菲说,“遇到问题,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