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肖擎
专家 张军果(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家访谈栏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与现实针对性,敬请关注。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国家、社会、公民,这是三个层面,其中,国家层面处在第一位。如何理解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其现实针对性又在哪?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张军果教授。
最高统领地位
张军果认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起着决定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它决定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与发展状态,引领着一个国家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决定和影响着这个国家每一位公民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居于最高统领地位,是立足国家这个最高层面提出的总要求和总目标。
三个角度的现实考量
张军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基于我们面临特殊国内外环境的考量,又是对人民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呼应。
从国际上看,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崛起步伐的加快,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轮番上演,话语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从国家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向全世界表明我国的态度和主张。特别是,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连为一体,表明我国的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充分吸纳人类文明成果(包括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基础之上的。这样一种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反腐形势严峻、收入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矛盾有所凸显等问题。于是,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疑虑,对中华民族的前途有所担忧,对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开始了思索,各种声音开始出现。在此背景下,在国家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回应人们的关切,打消人们的困惑和疑虑,进而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共谋发展的力量。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规划看,国家发展战略性的总布局,要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就需要一套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来凝神聚力,否则总布局在贯彻落实中就有可能跑偏,就有可能落空。反过来讲,价值观也不是空洞的,总要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而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就要通过国家建设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的价值追求,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要越来越先进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目标的统一
在张军果看来,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非常注重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战略方针,与时俱进,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优势。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指出,“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说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国家发展目标,也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
(原标题:价值追求与发展目标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