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副所长 方世南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提出这一根本要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地确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促进廉洁政治发展,从而夯实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赢得力量之源,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党与人民群众是血脉相连的。党是来自人民、自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的各级政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共权力机构。党和政府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如何为人民谋利益这一根本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党与人民群众结成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共同奋斗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基础就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意志和共同的根本利益。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有助于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端正价值取向,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上升到为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上升到党为了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以及夯实执政根基的政治高度。
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助于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将权力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唯物史观坚持人民是权力的来源和目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对权力怀有敬畏之心,必须将权力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因此,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之一是规范权力的行使,让权力始终行使在为人民服务的轨道上。使各级领导自觉地意识到,权力意味着一种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义务和担当,不可任性行使、恣意妄为,将其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助于在反腐倡廉中构建一个人民参与、人民监督、人民考核的监督约束机制,全面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有助于构建党和政府的内部监督与社会化监督紧密结合的全方位的对权力监督的网络。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人,对领导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看得最为清楚,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监督的行为,有助于解决权力监督制约的闭合性问题,促进廉洁政治的发展和党内政治生态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