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艾德莱斯炫昆仑】“丝路匠人”塔吉尼沙汗

2015-07-17 15:02:00 来源:天山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商店里挂着艳丽的艾德莱斯绸。 新华社记者 沈桥 摄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王玉召报道)“这叫扎染工艺,是艾德莱斯绸制作过程中最难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这是塔吉尼沙汗•阿白克引以为傲的事,因为能纯熟的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像塔吉尼沙汗这样的“丝路匠人”还在坚守着。

  7月16日,在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技艺保护基地里,一间门廊上悬挂着木质“艾德莱斯绑扎”牌子的工坊里,45岁塔吉尼沙汗正和她的女儿布热比叶汗•艾拜都拉用黑色塑料膜捆扎丝绸。

  循着导游铿锵的解说,每天都有络绎不绝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走进和田市吉亚乡,走进位于吉亚乡的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技艺保护基地,惊叹于吉尼沙汗的绝技,寻找“丝路绢都”上流传千年的艾德莱斯绸和它的故事……

  如今,和田市吉亚乡被称为“艾德莱斯绸之乡”“丝路绢都”的说法是和田艾德莱斯发源史的见证。

  “听说,爷爷的爷爷曾经用玉米皮扎着丝线染色,一样染出令人神往的色彩。”塔吉尼沙汗喜欢这个称呼--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技艺保护基地。既能完整保留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技艺,又沉淀和锤炼着她们这样“丝路匠人”的技艺,塔吉尼沙汗始终心存感恩。

  45岁的年纪称不上老艺人,但也算得上深谙扎经染色这门绝技的匠人。

  扎经染色是艾德莱斯染色的特殊方法,利用经纱的分批扎结,染色,再用白色或浅色纬纱织成经浮较多的织物,从而获得花纹的一种方法。

  在塔吉尼沙汗的记忆里,她从小就围着织机长大,会走路了就咿咿呀呀的学着父亲的样子,至今,她都觉得自己染色时候的样子像极了父亲。

  而今,这种技法渐渐被注入新鲜血液。6月底,当记者走进吉亚乡喀了塔吐格曼村家庭作坊,在院子里看见正在染色的艾比比班•卡斯木。一蘸、一染、一拧、一转,一套动作下来就能浸染一小段艾德莱斯了,有了现成的丝线和染料后,这项神秘扎染技艺显得更加快捷了,村民们也乐于接受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

  艾比比班是专程从于田县来拜师学艺的“职业农民”,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人学习和探秘扎经染色这门技术,让塔吉尼沙汗•阿白克无比欣慰。

  一匹艾德莱斯绸有6.5米长、45厘米宽,手脚麻利的工人,一天就能染出织35匹艾德莱斯的丝线,在塔吉尼沙汗看来,这项神秘的扎经染色技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初学者必须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热忱:“种地放羊和织丝染色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讨生活,但后者多了一份传承的担当。”

  差不多到年底,艾比比班就能出师了,然后回于田老家当个职业织工。“明年我也能在家里建合作社给别人当‘老板’了。”想到将来自己能像塔吉尼沙汗一样当个匠人,艾比比班就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到吉亚乡学习扎经染色技术的人一茬接一茬,喀什地区的、阿克苏地区的、伊宁市……塔吉尼沙汗认为,周围的村民们之所以世代沿袭织染艾德莱斯绸这门技艺,并通过这门技艺发家致富,都与自治区部署的发展纺织服装促进就业等一系列动作分不开。

  现在,吉亚乡这个历史上盛名千载的艾德莱斯发源地不知每天吸引了多少虔诚的探秘者,每户人家都热情地敞开大门欢迎过往路人,随意走进几户村民家里,即便不刻意寻找,也会被挂在架子上那五颜六色的丝线迷了眼睛,也会被无意撞到脚下的染料瓶提醒:这里是吉亚乡,叮叮当当的瓶罐碰撞声大抵就代表了吉亚人对艾德莱斯难以割舍的感情……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