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飞阅”恭城书院:见证神奇的通道转兵

2016-08-31 11:18: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通道转兵纪念馆航拍 (王超 摄)

  新华网长沙8月30日电(张晶 王超)3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抵达通道侗族自治县,走访了见证通道转兵历史的恭城书院。

   

  采访团在恭城书院集中采访 (张晶 摄)

  据史料记载,恭城书院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名“罗蒙书院”,明代改称“罗山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五十七年 (公元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航拍 (王超 摄)

  记者看到,这座经历了200多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依旧保存完整。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恭城书院里的通道会议情景还原 (张晶 摄)

  82年前,这里奏响了中央红军长征伟大战略转折的先声。通道转兵纪念馆负责人郑湘介绍,历史上的通道转兵,是指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时,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

   

  恭城书院正面航拍 (王超 摄)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表示,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挖掘和传承通道转兵会议的精神,不仅能够感受到先辈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理想追求,更能从中汲取正能量、凝聚精气神,为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动力。

   

  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恭城书院 (张红 摄)

  红军通道转兵,也给当地留下了珍贵的红色遗产。在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基础上兴建的通道转兵纪念馆,共收集了300余件红军长征过通道时的相关资料和红军文物,成为红色旅游热门景点。

   

  通道转兵纪念馆广场雕塑航拍 (王超 摄)

  2015年,通道县大力推动红色记忆、生态文化、民俗风情三大主题旅游线路,共接待各类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亿元,旅游产值占全县GDP比重达38%,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完)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