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最高法这样说
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发布会,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在判前、判中及判后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惩处,有效震慑犯罪。
5年来惩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罪犯24386人
最高法介绍,自2016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理拐卖、猥亵儿童、组织儿童乞讨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24035件,惩处罪犯24386人。
2016年至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的涉及未成年人抚养、监护、探望等民事案件120多万件,充分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民事权利。
最高法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成立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主任杨万明介绍,办公室将主要负责统筹未成年人审判指导,参与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管理,协调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审判等工作。
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成立后,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问题的调查研究。围绕低龄儿童犯罪、性侵儿童、拐卖儿童、校园欺凌、虐待儿童、留守儿童监护、儿童信息安全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司法实践反映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少年审判问题研究。及时修改或者制定新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适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
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何莉表示,对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同时注意体现“宽容包容但不纵容”的精神。
在判前、判中及判后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从严从重惩处,有效震慑犯罪,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
最高法已着手起草强奸猥亵儿童犯罪司法解释
何莉介绍,今年,围绕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将组织和指导各地法院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法制宣传等活动。
围绕《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局部调整和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条款的修订,结合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实践反映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或者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及时给予有效指导。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着手起草强奸、猥亵儿童犯罪的司法解释。
父母应当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
现实中,父母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抚养未成年子女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郑学林介绍了一起典型案例,双方在恋爱期间同居,生育了非婚生女儿,但在解除恋爱关系后,都不愿意抚养这个孩子,起初是由孩子的祖父母抚养,后由于祖父母年老多病,无力继续照顾,多次向当地村委会反映。最终由妇联组织代该未成年子女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其父母全面履行抚养义务。
郑学林表示,审判实践中存在不少与本案类似的留守儿童抚养问题,这些未成年人的父母虽未直接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但怠于履行监护义务,把未成年子女留给年迈的老人照顾,子女缺乏充分的经济和安全保障,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导致部分未成年人轻则心理失衡,重则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最高法呼吁家长不当“低头族”
“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免予网络沉迷、免受网络违法犯罪侵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说。
最高法呼吁:广大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当“低头族”,为孩子做出表率;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关注孩子使用网络情况,引导教育他们正确、适度使用网络,提高他们识别风险、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互联网企业要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严格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希望社会各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社会环境。(彭宁铃 郎朗)
- 全国省、市、县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2021-09-25
- Ⅲ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科兴新冠疫苗对不同人种3-17岁健康人群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21-11-06
- 宜春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投入使用2013-12-03
- 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将实践 失责父母将失监护权2014-06-21
- 最高法:未成年人偶尔盗窃情节显著轻微不作犯罪处理2011-04-19
-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有望“封存” 可附条件不起诉 2012-03-08
- 六部门联合发文:未成年人轻罪可实施消灭制度2010-10-09
- 民政部长:今年实现我国城市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2012-03-19
- 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进一步提前2012-04-26
- 商务部拟规定向未成年人售酒最高罚2000元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