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文旅工作参考第九期(重要政策专刊)

2022-02-24 17:21:2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重要政策专刊

  《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而成。规划共设置10个专栏,55个工程,400余个项目,其中与文旅相关的项目近半数。

  一、明确提出“六大战略定位”

  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菏泽、济宁、泰安、聊城、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9市,在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在动能转换、对外开放、文化传承等领域独具优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对比此前《纲要》提出的战略布局,涉及山东的部分分别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构建多元纷呈、和谐相容的黄河文化彰显区等。针对提及的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的河口生态保护区、“五极”之一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儒家文化区,山东此次做出进一步的规划,明确提出“六大战略定位”——打造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大廊道、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区、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生力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打造黄河流域改革开放先行区、打造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规划》明晰了发展目标。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本世纪中叶,黄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发展质量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共同富裕,山东黄河流域成为展现“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亮丽风景线。

  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目前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态脆弱”“二级悬河”,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等。围绕这些问题,《规划》提出具体路径: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实施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

  《规划》多次提到“保护”“修复”与“治理”等字样,把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上升为“最严格”的要求,“以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建设绿色生态廊道过程中,创新提出多重措施。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出九大工程: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黄河三角洲实地生态系统修复、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黄河三角洲水生态修复综合整治、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智慧黄河”建设、重点区域水生态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对黄河三角洲进行“保护修复”,提出要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与重要鸟类栖息地、湿地联合申遗。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整合优化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口国家森林公园、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高水平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蹚出大江大河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提出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展示体验工程,规划建设数字国家湿地公园和数字世界湿地博物馆,统筹布局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深入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提出要打造全球著名的湿地生态系统展示体验目的地。对重点区域进行“生态治理”,对泰沂山区、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小清河生态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南四湖、大运河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首次提出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带,提出建设沿黄城市森林公园,高水平打造济南—德州—聊城、滨州—淄博—东营沿黄百里绿色长廊。

  三、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对比《纲要》,山东在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对科教创新提出更多规划,并列为单独章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着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黄河流域科教创新高地”。在科技教育创新发展重点项目中,提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工程、黄河流域高效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工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项目。

  《规划》对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进行深入布局。在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提出推进“十强”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对标雄安新区,学习浦东新区,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重点集聚新智造、新科技、新服务、新消费产业和业态。率先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区,打造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加快产业园区特色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园区。

  2021年,山东省市一体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不久前召开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目标任务中提到2022年山东要做实“链长制”。此次《规划》中也多次提到要实现“产业链整体跃升”,如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产业基础再造,通过加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力度,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培育壮大消费市场,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造济南泉城路金街、青岛台东路步行街等一批国家级商圈。积极培育夜经济,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设施。升级“快递进乡”,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城乡配送节点、农村末端网点等建设,丰富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特色民宿等农村消费场景。

  四、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作为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支点,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四化”,即法制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现代化发展、国际化交流,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搭建黄河流域文化“两创”大平台。

  对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方面,《规划》中提及,要“在合理利用黄河岸线资源方面,明确提出要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建立更加完善的岸线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合理开发黄河南北展区,加快推进交通设施布局、城镇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做到系统保护,首先要摸清家底。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构建新时代山东黄河文化研究体系,加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东夷文化、齐文化、孙子文化系统研究,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高地。建立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打造开放共享的黄河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程,建立统一规范的文物资源数据库。推进系列文化遗存考古、水下考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鲁中、滨海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实施黄河堌堆、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大系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开放力度。规划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发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作用,推动建设数字黄河博物馆平台。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建设黄河文化非遗小镇,谋划建设治水技术、中医中药综合展示中心,打造“黄河记忆”活态展示基地。

  近年,从国家到沿黄各省区,多次提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设想。山东目前正加快推进《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带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明确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在此次《规划》中再次创新提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

  在国家印发的《纲要》中,提出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对比《纲要》,山东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重点着墨,提出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农业特色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针对“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在乡村振兴章节也多处涉及文旅: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融入山水林田湖草自然风貌,绘就多彩“齐鲁风情画卷”。

  五、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沿黄九省区的优势互补、高效协同。《规划》提出要共建黄河流域合作发展平台,全方位对接黄河流域城市群,携手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共建黄河流域现代产业合作带,聚焦农业、文旅等优势产业,依托平台型龙头企业和园区,以产业链为纽带,深化与沿黄省区合作。在文旅方面,提出要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打造等领域的合作,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计划,推动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联合推出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研学体验游等优质旅游产品,共同开展黄河旅游节庆活动和特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

  提出要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科教、人才、金融、信息、文旅等领域交流合作。在跨省区域联动发展中,提出鲁陕豫沿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鲁豫产业转移示范区、黄河流域数字产业高地、“黄河入海流”海洋意识教育课堂、“黄河故道”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区、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计划、“黄河入海”演艺精品创作巡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多个重点项目。

  建设黄河文化国际体验区。依托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泰山文化传承发展区、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区、泉城文化标志区等载体,发挥孔子、孙子等历史文化名人优势和泰山、稷下学宫、黄河入海等文化地标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体验目的地。

  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参与黄河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对话工程、黄河文化海外大展计划,打造“孔子故乡·好客山东”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品牌。组织开展“齐鲁文化丝路行”,全面参与中国文化年、中国旅游年等活动,举办黄河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展、“黄河入海”演艺精品创作巡演。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规划》提出要“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坚持改革牵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沿海开放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签署机遇,加快发展高水平自由贸易,扩大高质量“双招双引”,带动黄河流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务实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深化与郑州、西安、兰州、成都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合作,加快胶州、临沂“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贸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区及峰会、展会等多元形式,搭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提高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国际影响力。争取举办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合作国际高峰论坛和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