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首页 > 2013专题 > 李克强出席中东欧国家 > 分析评论 > 正文

外交“欧洲季”:中欧关系前景三问

2013-11-26 16:25:00 来源: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荷兰首相吕特访华、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在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将出访罗马尼亚并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初冬时节,中欧热络交往,有评论称:继今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后,中国外交又迎来“欧洲季”。

图表:欧洲联盟成员国 新华社记者 马研 编制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 荷兰首相吕特访华、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在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将出访罗马尼亚并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初冬时节,中欧热络交往,有评论称:继今年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后,中国外交又迎来“欧洲季”。

  如何评价对欧外交的现状?中欧合作未来有哪些新领域、新方向?欧洲经验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与借鉴?这些问题对中国、对中欧关系都值得深思。

  欧洲对于中国的重要性降低了吗?

  全年经济预计萎缩0.4%,失业率高达12.2%,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在90%以上……一连串数据显示,主权债务危机阴云未散,短期内欧洲经济尚难走出困难局面。

  “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欧洲对中国的重要性下降了。”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周弘说。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资金、技术来源地。更不可忽视的是,欧盟还是一个拥有5亿人口、购买力很强的大市场。

  “不能用单一目光看待欧洲,应把它看成一个多侧面、有着多样资源的经济体。”周弘这样看拥有28个成员国的欧盟及整个欧洲。

  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所长陈凤英看来,欧盟如同一艘缓慢前行的大船——“船上如果有人要落水,人们还是会把他救起来。”

  虽然风波不断,但欧盟作为老牌发达经济体,基础仍十分牢固。欧债危机爆发后,各成员国通过创建国际救助机制、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等系列措施,对欧元区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很多规则多是由欧洲和美国制定的,我们要想更好参与全球治理,就一定要同欧洲打交道。”周弘说。

  据悉,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将规划未来5至10年中欧合作方向,规划合作“路线图”,打造中欧合作升级版。

  “欧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对欧关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从4月份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算起,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半年对发展中欧关系已有所着墨。年底前,中欧高层往来频繁,显示中国外交进一步加强了欧洲这一战略方向。

  简要回顾年内中国外交,从大国到发展中国家,从双边到多边,活动频密。就战略方向而言,对发展同非洲、拉美、亚洲周边关系政策走向都做了明确宣示。年底的外交“欧洲季”,使中国外交布局全景图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欧合作方向在哪里?

  7月底,中国与欧盟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解决方案。历时近一年、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贸易摩擦落下帷幕。

  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和在回顾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的过程时,用了一句话总结:最主要是双方可以通过谈判方式友好解决争端。

  毋庸讳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欧之间的竞争难以避免,关键是消解摩擦,能否采取建设性的态度,能否在争论发生时看到:中欧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加强投资合作就是未来众多合作新领域之一。艾德和透露,中欧领导人在第十六次会晤期间有望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和外国投资目的地,欧盟非常欢迎中国投资者。”

  陈凤英认为,欧洲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十分需要资本,“政府尤其缺钱”。她说,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成功案例,未来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同样为欧洲提供了巨大商机。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农民高帮付一家6月份搬进了干净、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这个名为“白云人家”的简欧风格社区就是荷兰一家工程咨询公司帮助设计的。

  “中国每年有大约1%的人口进入城市,而欧盟的城镇化率已达到75%-80%。”艾德和说,中欧在城镇化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欧洲企业在节能建筑、公共交通、垃圾处理等方面都可以与中方分享经验。

  曲星认为,同欧洲加强合作,是中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欧方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化学等方面研发能力强,但资金比较缺乏,中欧之间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欧洲在控制基尼系数、城乡整合、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我们还可以向欧洲学什么?

  三百多年前,欧洲哲学家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中写道:“他们(中国人)以观察见长,而我们以思考领先;正宜两好合一,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

  去年以来,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热销,再次为中欧思想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最新例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说,欧洲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本源。欧洲人好奇心强,喜欢刨根究底,这些演化为对科学创造精神的追求。

  “但欧洲文明也有其弱点,不像东方文明那样注重和谐,认为人一定能够征服自然。这在近代表现为对自然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最终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中国应从欧洲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而不应沿着他们的老路再走一遍。”钱乘旦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名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方面,中欧也可以互学互鉴。

  “与管理相比,治理更强调多方参与、平等互动。管理向治理转变,除了政府之外,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其他主体也要发挥作用。”王名说,英、法等欧洲国家社会组织活跃,发展相对成熟,在参与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些国家,政府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并对它们进行监督管理,二者之间合作密切,值得借鉴。

  钱乘旦说,欧洲的经验同样也表明,不能简单地以为,政府管得越少就越好。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后多次出现经济危机,就是“小政府”理念造成的恶果。随后,西欧国家不断增加政府的干预力度。“到了今天,没有哪个西方国家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关键是要拿捏好其中的度。”

  陈凤英说,欧洲是世界上区域整合最成功的地区。亚洲若想在这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同样值得向欧洲借鉴经验。

  “从全球范围看,两个重要政治事件给过去60年打上了深刻烙印——欧洲一体化和中国的再次崛起。”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认为,中欧双方利益交织,互相依赖,在所有重大国际或全球性问题上均发挥着重大影响,因此双方进行建设性的密切对话十分重要。

  “对话是一切合作政策的基础。”他说。(记者刘华、郝亚琳、廖雷、崔文毅)

初审编辑:方媛媛 二审编辑:方媛媛
欧洲;关系前景;中欧;欧盟;中国外交